自从年推出“世界名画老人Cosplay秀”火爆全网之后,上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便在成为“网红”养老院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他们随即推出了“乘风破浪的奶奶”、“老上海名媛奶奶月历牌”以及舞蹈MV《轮椅上的舞者》等多个原创作品,不仅数次冲上热搜,同时也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反响,令无数年轻网友纷纷感叹,“看了他们,好像都不那么害怕变老了”。
而在英国电视名人理查德·奥斯曼的笔下,同样有一座充满活力且主打高端养老的乐园——库帕斯·切斯养老村。在这里,你不仅能感受到来自乡下的清新空气、先进的医疗保障,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团体丰富你的生活,而以破解警方未解旧案为目标的“周四推理俱乐部”便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让四位“80后”推理俱乐部成员既惊讶又兴奋的是,原本平静祥和的生活竟被接连发生的谋杀事件打破了;而身为“侦探”的他们在与警方角逐的过程中,又能否顺利胜出破解真相呢?一切的答案,都在这本由接力出版社推出的《周四推理俱乐部》中。
两队人马的破案角逐
身为“周四推理俱乐部”的四位成员,可谓是标准的“安乐椅侦探”。每周四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分析各类来自警方记录的未解悬案。有趣的是,极具个性他们原本很难和睦相处——
拥有神秘过去和广泛社交网的伊丽莎白,做事干练且精于手腕;擅于演讲并且话语极具煽动性的前工会领袖罗恩,则情绪激动善于“闹事”;心思缜密擅长计算推演的前精神病医生易卜拉欣,是位做事谨慎小心的学者;至于前护士乔伊丝,则是个什么事都会管一管,却没有人会将其视为对手的存在。
他们虽看上去各具魅力且性格不同,然而对推理的喜爱却令其凝聚成了一个有趣的小团体,或许这便是推理的魅力之所在吧!而养老村接连发生的连环凶杀案,也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安乐椅侦探”的游戏,发挥各自深藏不露的本领过一把真正的侦探瘾。
或许有人会质疑他们的实力,毕竟对于非专科出身的他们而言,真实的案件不像研究旧案那般充满游戏感;然而他们却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向读者证明了自己同样具备与警方抗衡的实力。
譬如在调查文特汉姆是否能在既定时间内前往托尼家完成杀人计划时,易卜拉欣便利用自己对交通网络的洞察力,通过合理规划路线实现了全程未遇一次交通堵塞的“壮举”;而伊丽莎白为了鉴定安息园挖出来的尸骨,更是动用了对骨头相关知识了如指掌的英国爵士奥斯特医生,可以说他们除了年龄太大体力不济外,丝毫不逊色警方的专业团队。
当然,作者在突出老人们智慧的同时,也并没有刻意贬低警方的能力。身为总督察的克里斯和来自伦敦的女警唐娜,再怎么说也都是在警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更何况他们还有很多专业同行的支持,因而无论是信息的深挖能力,还是案件的跟进速度,乃至对嫌疑人的确定,都能做到“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丝毫没有被“周四推理俱乐部”的“高端团队”掩去光芒。
事实上,正是因为作品采用了这种警方与老人们时而合作、时而竞争的故事结构,使得整个破案过程充满了宛若竞赛般的紧张感和趣味感。而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借此从多个不同角度去审视整个事件,成为同时获取了警方和老人们两方第一手资料的第三方“侦探”——与故事里的人物一同推理,并成功抓出犯罪凶手,不正是读推理小说最大的乐趣吗?
就小说最终的结果而言,周四推理俱乐部的成员确实更胜一筹,身为首席侦探的伊丽莎白成功破获了文特汉姆毒杀案和安息园尸骨案;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整个事件开端的建筑商托尼被杀案,却是被一位“隐藏侦探”破解的,他既不来自警方团队,也不是“周四推理俱乐部”的成员;而他与凶手之间那场对话,更是在让人出乎意料的同时,实现了对话双方人设的大反转。
层出不穷的嫌疑人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正是因为读者视角下的信息是最多最全面的,因而与其说读者能比书中的“侦探们”更容易看清事实,倒不如说更容易被不断变长的嫌疑犯名单弄得“晕头转向”,仿佛所有人都是凶手,所有人又都不是。
首先,将建筑商托尼一脚踢出“赚钱游戏”的开发商文特汉姆,便有很大的作案动机。毕竟他非常了解托尼的为人,自己过河拆桥的行为必将引起对方的强烈不满,因而与其自己惨遭不幸,倒不如提前动手来的划算——更何况,案发当天他“消失”的时间恰好足够开车前去作案。
其次,在托尼死亡现场出现的老照片上的另外两个人杰森和波比,以及拍下这张照片的吉安尼,同样有着很大的嫌疑。特别是身为前拳击选手的杰森,不仅在案发之前给托尼打了数通电话,还在案发时前往了对方的住所并进行了短暂的停留,着实可疑。
至于吉安尼更是一个神秘感的存在,一方面当年黑桥酒吧枪击案中两人的恩怨足以让其拥有作案动机;另一方面,强大的家族势力也使他能够轻易变换身份和相貌,做到来无影去无踪,唯有炫耀般留下照片的行为,能暗示人们他曾出现过。
而文特汉姆因强行挖掘安息园,而遭人毒杀的事件,则将原本与托尼谋杀案无关的“墓园守护者”们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新一轮的案件嫌疑人。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牧师马修·麦基,他两度被人当作犯人进行“审讯”,一次是他被警方查出“牧师”的身份时伪造的之后,而另一次则是伊丽莎白自行脑补出了“年轻的牧师遭遇侵犯不得不自卫”的荒诞剧情之后。
紧跟其后的则是一项孤独的伯纳德。虽说因为乔伊丝对其心生爱慕,使得他被作者反复提及,倒也无可厚非;然而书中却出现了以他这位配角为视角的章节(譬如第一卷第40章),并且相关内容还皆是些“加班”熬夜和偷偷溜出去找铁锹的桥段,不免让人怀疑他是凶手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提及的两位,就连出场次数屈指可数的农场主女儿卡伦,也因“文特汉姆成了卡伦赚钱路上的绊脚石,他爸爸不会让步,所以文特汉姆必须出局”这样的理由,被视为怀疑的对象。甚至连人畜无害的主角乔伊丝,也借由总督察之口,被作者打造成了嫌疑人之一——“说真的,很愚蠢的猜测,许多年医院吗,(而)乔伊丝以前不是护士吗?”
由此可见,《周四推理俱乐部》一书的嫌疑人队伍相当庞大,而在这些人中,谁才是真正的凶手呢?不妨读读这本书,让作者亲自告诉你。
老人们的精神世界
除了破朔迷离的案件外,养老村老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是本书描写和刻画的一大重点。无论是他们语言上的风趣幽默,还是情感上的丰富多彩,都展现出了耄耋之年的他们性格上的两面性——既拥有成年人的睿智,又同时拥有孩童般的纯真。正是这种“老小孩”的人设,在带给读者欢乐的同时,也为这本小说增色不少。
譬如在行为方面,老人们在安息园前集会,与其说是抗议,倒不如说是给自己的生活找点刺激和乐趣,他们中有些人抓住机会在清晨的阳光下做拉伸运动,接着顺理成章地打起了小盹;有些人则移来了野餐桌、冷藏箱和户外遮阳伞;甚至有些人开始跟周围人分享起自己沏的茶和孙辈的照片来。
在语言方面,这样的有趣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像是当罗恩一本正经地跟文特汉姆“介绍”阻挡其对墓园下手的人群中,不乏“有人能把你肢解,有人能把你复原”的厉害人物时,“不靠谱”科林冷不防的突然喊出一句“还有保险商”,瞬间将令严肃的氛围荡然无存,令人忍俊不禁。
而老人们对安息园的执念与守护,除了因为他们希望能为生活寻一些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它也展现了这些暮暮老矣之人,对爱情的珍惜与坚守——这片看似充斥着死亡的土地,隐隐述说着一段段跨越生死的依恋与相守。
这里之所以对伯纳德无比重要,是因为他将妻子阿西玛的骨灰私自藏在了里面,所以他每天都会去藏着骨灰的地方静静守护;这里之所以牧师马修对无比重要,是因为他的爱人修女玛格丽特和那未曾出生的孩子埋葬与此,那是他所有对家的渴望与幻想。
至于约翰,虽说他对墓园的执念,与其年轻时以一己之力“拯救”痛苦牧场主的行为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帮助妻子彭妮守住对方的秘密。
出于警察的正义感,初出茅庐的彭妮对安妮被抢劫犯刺杀身亡这一旧案真正的凶手实施了“私刑”,她将这个秘密隐藏了一生,直到患上阿兹海默才不小心说出了口,而身为丈夫的约翰“既然知道了,就一定会保护她”。
正是因为这份对爱的珍惜与坚守,使得伯纳德在死后嘱托乔伊丝将自己的骨灰和妻子的混合在一起,一半永远留下安息园,另一半则遵从妻子家乡习俗,撒进费尔黑文码头的圣水之中;
正是因为这份对爱的珍惜与坚守,牧师马修则继续在安息园守护自己爱人和孩子的墓碑,回忆那些隔着教堂格栅与对方互诉衷肠的美好岁月,期望自己能以一颗纯净的心与爱人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正是因为这份对爱的珍惜与坚守,约翰则选择亲手结束自己和昏迷的妻子彭妮的生命。
无论是因为坚持不下去孤独守护的生活,而选择奔赴对方;还是因为即将到来的罪罚,而选择体面的离去,这样的结局或许让人唏嘘不已,然而每一个选择却都充满了超越生死的浪漫,恍若梁祝化蝶,美丽凄婉。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人则试图打破现状的禁锢,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可能。无论是乔伊丝对伯纳德的主动进攻,还是唐娜逐渐从失恋中走了出来,亦或是桀骜一身的克里斯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伴侣,都使得我们看到了爱的力量。
由此可见,《周四推理俱乐部》虽没有惊天逆转,没有奇葩动机,没有大段推理,但它却借由扑朔迷离的案情、数量众多的嫌犯,以及浓浓的人情味和英国人特有的幽默和诗意,使得读者读后欲罢不能,不容错过。
周四推理俱乐部同名电影斯皮尔伯格拍摄中外国侦探悬疑推理小说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39.8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