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注意这样的家庭,孩子很容易养出精神病
TUhjnbcbe - 2024/9/11 22:22:00

临床上我们遇到这样的父母,打压式父母,特别影响病情恢复。

总是抱怨孩子不做家务,即使在家干活了,父母又批评:这点小事都干不好,要你有什么用。

这时候特别打击孩子自信心,不管自己做什么父母都不满意。

这就是“诡辩式父母”

最大的特征就是“不一致”:表里不一、出尔反尔、自相矛盾!

这些不一致,在心理学是“双相束缚”,这类人控制欲、掌控欲很强。

不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都给予拒绝否认,陷入两难。

父母会“诡辩”的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在操控孩子,树立自己的权威性。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存在“双重束缚”的家庭,就有可能导致“精神病”。

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位母亲去看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当儿子把手放在母亲身上时,母亲的身体变得僵硬,儿子把手缩了回来。但母亲说:“你不再爱我了吗?”的儿子不知道如何回答。

然后他的母亲劝告他:母亲接着劝他:“亲爱的,你不要这么容易不安,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这个故事中,母亲向儿子发出了自相矛盾的信息,“身体僵硬”意味着她拒绝她儿子,但当儿子按照母亲的意愿抽回手时,又感觉到了她的不满。这种矛盾让儿子内心非常撕裂。

“双重束缚”会对一个人造成怎样的伤害?

1、严重时可能导致精神病

在长期的进退两难困境中,混乱的自我意识不断被加剧,极有可能导致“精神分裂

2、自我意识混乱

无法识别和相信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受也无法建立完整的自我。

3、习惯性无助认定自己做什么都会失败,干脆连试都不试就放弃。

遇到“双重束缚”,该怎么办?

一、主动沟通

很多父母进行“双重束缚”往往是无意识的,因此,觉察后的你,一定要尝试和父母

主动沟通,坦诚地向他们表达你真实的感受,注意不要带有指责和抱怨,积极地和父母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探索出最合适你们的家庭互动模式。

二、觉察问题最重要的第一步,是从“认知层面”给自己松绑。你要明白你之所以会陷入在里面,是因为对父母的爱抱有期待,才会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感到痛苦,这并不是你的问题!三、主动沟通很多父母进行“双重束缚”往往是无意识的,因此,觉察后的你,一定要尝试和父母主动沟通,坦诚地向他们表达你真实的感受,注意不要带有指责和抱怨,积极地和父母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探索出最合适你们的家庭互动模式。

四、划定心理边界

发展自我的力量,为自己建立一道安全的心理边界。如果你是习惯“双重束缚”的一方,不妨多一些自我反思,把对方当做平等独立的人去尊重,让自己身边的人更幸福!

精神分裂并不可怕,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中药调理修复脑细胞受损。

#精神疾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这样的家庭,孩子很容易养出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