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注意春天睡不好,孩子更容易抑郁发作健康
TUhjnbcbe - 2024/9/11 18:18:00
3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睡眠日,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古诗云:“春眠不觉晓”,但对于有睡眠困扰的来说,这个季节却可能更容易诱发精神疾病。睡眠到底有多重要?南方+#健康深一度#栏目为你详细解析这一话题。睡眠剥夺是抑郁焦虑重要因素很多人有切身体会:身体不舒服,睡一觉就好了。没错,睡觉就是有这么大的魔力。“睡眠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良好的睡眠能让大脑得到恢复,把大脑一天产生的垃圾‘清零’。”中国科学院院士、医院院长陆林指出,睡眠是健康的基础,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而睡眠障碍则增加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风险。一项对多名3~4岁学龄前儿童从初入园始开展的3年追踪研究显示,这一年龄段儿童睡眠问题如得到缓解,可能会有利于其情绪行为问题的改善。在研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江帆教授、王广海研究员团队还发现,持续存在的睡眠问题或者新发的睡眠问题,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介绍,来就诊的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患儿,其中一大特征即是存在睡眠剥夺情况。“有的是因做作业写不完晚睡,有的则是天生睡眠不好”。《健康中国行动(-年)》中,要求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但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32.4%的受访家长坦言自家孩子睡眠时长未达标。交互分析发现,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近三成受访家长(29.1%)不满意孩子的睡眠质量。春天睡不好更容易出现精神疾病春天本是容易犯困的季节,但如果长期睡不好,诱发精神疾病的风险也会更高。据统计,每年3至5月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全年的70%以上,尤其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甚至有50%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春季出现自杀风险。为什么春季是精神疾病高发、复发季节?医院心理睡眠科主治医师杨玲玲介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春季气温回升,人体代谢加快,激素分泌旺盛,内分泌容易紊乱,尤其影响青春期,女性的月经期、产后及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容易引发较大的情绪波动,出现焦虑、抑郁、躁狂等情绪变化。春天人往往会有血管扩张,出现大脑相对供血不足,这也是“春困”的主要原因,老年、体弱者则常常容易出现精神涣散、情绪低落、四肢无力等症状。此外,相较于冬季日照减少,春天日照增多,体内神经递质会发生相应变化,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会下降,五羟色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增加,这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会使正常人的情绪更加高涨或躁动不安,甚至诱发或使躁狂或精神分裂症等复发。如何预防春季精神疾病复发?杨玲玲介绍,首先,保证充足的睡眠至关重要。应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春天睡不好,孩子更容易抑郁发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