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双相情感障碍”,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甚至有的人都没听说过。
海明威、丘吉尔、林肯、玛丽莲·梦露等很多名人都曾深受双相情感障碍折磨。
患者情绪像“钟摆”一样摇摆不定,时而精力充沛,天马行空;时而郁郁寡欢,一筹莫展。
但“双相情感障碍”并非天才们的专属,在心理疾病中,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况非常严重的心境障碍。
只不过在躁狂发作时,患者会更加充满创造力、丰富想象力以及无限的工作精力,但这种突然加速的思维会造成身体极大的耗能,对大脑也有损伤。
受影视剧或错误引导的影响,人们对双相情感障碍总是存有浪漫幻想,但现实是很残酷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深入了解“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早期临床称作“躁郁症”,是一类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常见精神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有三种亚型
小科普
Ⅰ型双相障碍:个体有过一次躁狂发作和一次抑郁发作,且症状表现强烈。一般需要住院干预。
Ⅱ型双相障碍:个体有过一次轻躁狂发作和一次抑郁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个体多次表现出轻躁狂症状和轻度抑郁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往往较短。
双相情感障碍亚型的具体诊断取决于躁狂症状的具体表现。
所谓“躁狂”,是一种“巅峰”状态。
处于这个状态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情绪激昂、精力充沛、思维奔逸、语速极快、易怒、易冲动,极端条件下还可能出现暴力行为。
而“轻躁狂”较之躁狂,症状表现更加温和一些。
但也会出现情绪高涨,身体活动增加,思维奔逸等症状。只不过由于不会出现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日常生活等方面影响不大,故而常常被忽略。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都经历着什么?
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会经历两种类型的情绪循环:
1、快速循环:
轻躁狂→抑郁或躁狂→抑郁循环,每年出现四次以上。
2、超快速循环:
患者每周甚至每几个小时就经历一次循环。
在这些循环中,患者也可能同时经历躁狂和抑郁或轻躁狂和抑郁,称为混合状态。
处于此状态的患者可能会感到极度悲伤绝望,但同时又精力充沛。
如何判断是否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疾病,其临床特征多样,且容易被误诊和漏诊。
有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的首诊确诊率只有7.6%,而误诊率和漏诊率合计高达92.4%!
大部分双相情感障碍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或焦虑障碍,约60%患者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
许多患者甚至在发病10年后才得到准确诊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双相障碍的患者很多时候表现得很抑郁,但如果被当做抑郁症来干预的话,只会让患者的情绪更加不稳定,甚至病情加重。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抑郁症只有单相抑郁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缓、精力体力下降,并无典型躁狂发作的表现。
生活中,如果同时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引起警惕,建议及时就诊。
情绪、脾气、言语、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与一贯状态明显异常的改变比如情感高涨、易激怒、情感低落等以及与情绪一致的言语和行为变化,如忽然开始情绪激动胡言乱语或乱摔乱砸东西。
持续时间较长,短至数日长至数周,甚至因为情绪影响出现幻听、妄想或明显冲动攻击自杀性言语/行为,导致个人和家庭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明显受损。
如何帮助患者走出双相情感障碍?
有调查显示,双相情感障碍发病高峰年龄多在15-19岁的青春期阶段,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近20%的患者自杀死亡。
双相障碍的自杀率在精神疾病中排在首位,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很可能造成终生遗憾。
什么样的干预方式最有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Drugintervention
药物干预
药物干预是目前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最核心的方法,常用药物为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片、拉莫三嗪片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患者将情绪稳定在正常的水平,也能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由于双相障碍病情复杂、药物个体反应的差异较大,双相障碍的药物干预往往需要临床精神科医生慎重权衡利弊后进行个体化干预。
在进行药物干预时,请记住:遵医嘱服药,不私自停止服药。
坚持服用药物不仅会大大减少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也会大大降低患者自杀的几率。
Psychologicalcounseling
心理咨询
有科学研究表明,仅依靠药物来预防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循环发作是不够的。
在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结合心理咨询疗法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维持患者心境正常。
举个真实案例,吕馥芸老师在今年4月份接手了一个个案,个案中的主角盼盼(化名)今年18岁,正在读高三。
中考时,盼盼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虽然盼盼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但他的高中生活并不快乐。
盼盼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起居,就在学校旁开了一间小卖部,盼盼自尊心极强,生怕被同学知道自己家是开小卖部的。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盼盼的同学最终还是知道了这件事,经常拿“爸爸妈妈是开小卖部的”嘲笑盼盼,还给盼盼取绰号为“盼老板”。从此以后,盼盼总是闷闷不乐,自我封闭,产生抑郁倾向。
但是盼盼父母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