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院里面除了病人就是治疗精神病的院长、医生、护士等人。在精神病院里,病人的思维逻辑和正常人的思维逻辑是不一样的,弄得医生和护士的思维逻辑也和正常人不一样。
倘若一个人被人诬为精神病,还被送进精神病院,就一定要冷静,不要说自己没病,也不要百般争辩,而是要承认自己有病,才会被视为正常。因为承认自己有病,才会被认为有自我认知能力,不然只是声嘶力竭地分辨说:“我没病,为什么要抓我?”就会被隔离治疗,还会被注射安定类药物,也就没什么脾气了。要承认自己有病,才会被认为没病。看似悖论,其实有着一些精神病学的知识运用。
有的精神病人比较孤僻,还容易出现幻觉,甚至以为自己是一匹马,要站着睡觉。还有精神病人有躁狂症,经常发脾气。有的具备多重人格,有的患有抑郁症等等。大多需要一定的药物治疗,治疗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到比较开放的环境适应,有病人,有医生,有护士,一起生活,其实就是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以求逐渐适应。但是,病人里面也有超级聪明的,也有同化能力非常强的,在和医生或护士交谈的过程中,弄得医生或护士精神不正常了。往往出现病人好了,医生或护士犯了精神病的现象。
精神病的种类很多,以人类正常的生活为衡量标准,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行为出现偏差的人就算是有些精神病了,轻微的可以自己纠正,或者找心理咨询师纠正,严重的就要到精神病院纠正了。当然,这种判断标准有些偏颇,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人类发展上千年,都在接受驯化,把身上动物属性去掉,变得适应社会,适应人类发展的趋势,而不是自己发了神经,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生存。到现在,人类已经不可能回到原始森林中生活,也不可能回到山顶洞人的时代,要适应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适应人类文明的发展,就要剔除身上的动物属性,剔除不健康思维,剔除非正常思维,才能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变得标准化,被轻易指挥,被轻易操控,有利于协调步调,促进工业发展。可是,这样一来,人类天性就会受到压抑,甚至发展到变态的地步。除了遗传的精神病,后天产生的精神病也不在少数。很多人出现精神病只是因为环境的压力,因为某个条件促使精神失常,但也不是完全失常,而是变得不同于一般人。
毕竟,世界并不能被人们完全理解。以大多数人理解的世界作为标准,岂不是有些荒谬?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正常,就要强迫那一些有独立认识的人,让他们也认为正常。如果他们认为不正常,就是精神病患者,要被关进精神病院。一些地方领导被人举报,就说举报人是精神病,还真有的把举报人关进精神病院的例子。进了精神病院就成了精神病人,要接受治疗。那时候,任凭人们怎么分辨,说自己没病,都不管用。唯一要说的是,“我有病。”或“我知道我有病。”
曾经有两个精神病人在院子里闹,一个拿着菜刀追另一个,另一个跑。别人要劝说,拿菜刀的一个就追劝说的这个。谁劝谁就被菜刀追赶,院长过来劝,也被菜刀追赶。院长跑来跑去,跑到一条死胡同,被拿着菜刀的精神病患者堵住了,出不去了。眼看着他举起了菜刀,院长眼一闭,心想:“这下完了。”可是,迟迟不见动静。院长睁眼一看,对面的精神病患者笑嘻嘻地过来,拿菜刀递到他手里,说道:“拿着,该你追我了。”
院长要测试精神病患者好了没有,看到院子里下雨,就说:“淋浴头打开了,洗澡了。”几乎所有的精神病人都跑出去洗澡。只有一个默默坐在屋里不出去,若有所思。院长觉得这个人可能正常了,就问:“你为什么不出去洗澡?”这人说:“他们都傻,那么凉的水能洗吗?我等到水热了再去洗!”
还有两个精神病人逃出了,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因为他们已经把精神病院当成了家。而医生和护士们找了一圈也没找着,还以为他们不会回来了。其实,精神病人的逻辑是自己的逻辑,大多失去了自我认知能力,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感知世界,认知世界。医生和护士整天陪伴精神病人,时间久了,就要整理自己的思想,以免被同化。而病人经常和医生、护士打交道,时间久了,就学会了他们那一套,甚至完全可以做精神治疗的医生或护士。曾经有电影《医院》,演的是精神病院里的病人成了医生,医生成了病人。而前来探访的精神科医生竟然是一个出逃的精神病人,不但让院长和医生、护士重回岗位,而且还带走了他在精神病院里的病人女友。
俗话说,艺术家和精神病人之间只是一纸之隔。精神病院里的逻辑也是如此,医生和病人之间也是一纸之隔,似乎是主体意识以及思维的不同。倘若互换位置,就可以互相扮演,并非完全不行。逻辑混乱的病人和逻辑正常的医生、护士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或许小说家们都喜欢这样的故事,艺术家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