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英国最后的散文家伍尔夫伟大的灵魂都是
TUhjnbcbe - 2024/8/8 21:28: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文/Bear

导读:年,我还想多读书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的雌雄同体,却在挖掘“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提出者伍尔夫时掉进一个意识流漩涡,从此在意识流的驱动下作者从伍尔夫的精神病下的创作生平写到发现意识流大师竟然是夸克这一物理最小单位的发明者。所以,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而文学或者心理学的力量也许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伍尔夫作为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其坎坷又戏剧化的一生和她“双性同体”作手法一样令人惊叹。除了意识流文学,文中也提到了意识流。而意识流在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也让作者若有所思。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语:VirginiaWoolf;年1月25日-年3月28日)

年,我想把伍尔夫的所有著作都读完,不对,我想把相关意识流文学四大家的经典名作都读完。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认真聆听这些真正来自过去的声音,我将无法感知时间的流动和奇妙的自然世界。

当然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我都希望自己可以在灵魂的指引下活出真实。

本期《心理学简报》特邀作者Bear将从文学和心理学双角度为读者们相继介绍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伍尔夫的一生,爱情,死亡,写作(主要是介绍“双性同体”作代表作品《奥兰多》)和并升华到意识流文学甚至意识流这一心理学概念的社会影响和个人作用,希望读者可以在意识流文学中感知生命的真谛。#读书跨年季节#

引言伍尔夫是谁?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弗吉尼亚·伍尔芙

你知道伍尔芙是谁吗?英国女作家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英国散文大家中的最后一人”。伍尔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她大大地革新了英语语言,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里的潜意识。

这个被毛姆表扬过的作家把自己的爱给了文学和大海。而她那亦疯癫亦优雅的灵魂,也深刻反映了她悲惨而又绚烂的一生。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让我们暂时抛开生活的枷锁和意识的桎梏,跟着作者回顾伍尔夫悲情而又梦幻的一生,一起去了解是什么造就了伍尔夫刚强而又柔美的气质,又是什么让伍尔夫的文字既力透纸背,也绵远悠长。

一看伍尔夫意识流文学的美潜意识的伤

一零一伍尔夫的童年精神病缘起年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伍尔夫的父亲是个饱读诗书的著名评论家。但是父亲的重男轻女,让伍尔夫怨恨了一辈子。父亲不允许家里的女孩子去公立学校读书,伍尔夫的教育全都来自于家里,因为父亲的书房有很多书。童年时的伍尔夫,看透了名门望族在家里高谈阔论,于是她躲进了那个书房,拼了命地读书。

伍尔夫童年最开心的就是一家人到圣·艾夫斯度假的时候。海滩,海浪,小脚丫,都是她的小说《到灯塔去》的原型。

年,母亲去世,父亲变得越发的不可理喻,同年伍尔夫的精神病第一次爆发,那时她才13岁。伍尔夫的青春期是不幸的,幼小的她一边面对父亲的专制还了遭到同父异母的兄长的性骚扰。

年,在疾病的治疗期间,伍尔夫得到了维奥莱特·狄金森的悉心照顾。她是个“友好、聪慧、活得安适惬意的女子”。伍尔夫不能克制地爱上了这位和自己同性别的人。

“她喜欢把自己称作是维奥莱特的‘袋鼠’,而这段禁忌之恋也被伍尔夫放入小说《达洛维夫人》里“令人惊讶的是你的手指激活了‘麻雀’身上怎样的深处——灼热的火山口的深处!”

年父亲去世后,伍尔夫的精神病再次发作,挣扎在痛苦中的她开始尝试自杀。海德公园22号完全成了一个伤心地,于是全家搬到了伦敦,帮伍尔夫养病。

姐姐凡妮莎考虑到她的身体健康,建议她到别处小住。伍尔夫可不愿意这样做,但姐姐还是把她送走了。

年,伍尔夫决定自力更生,通过写作来挣钱。她举办了一个女生的读书俱乐部,开设了英国历史的课程。不过效果不好,没什么人听。然后她开始写书评。

一零二伍尔夫的青年无性婚姻年伍尔芙就与哥哥阿德里安搬到了菲茨罗伊广场。她为了摆脱众人对她文学不好的评论,经常出门旅游,西班牙,希腊,意大利都是她所钟情的地方。尽管伍尔夫和家人关系很好,但是姐姐凡妮莎怀孕后,她就开始嫉妒伍尔夫和她丈夫的友情,于是姐姐开始催促着伍尔夫赶紧嫁人,这个时候伦纳德出现了。这个住在顶楼租金最便宜的房间的剑桥毕业剑桥毕业犹太人,非常喜欢有才气的伍尔夫,整天都会在伍尔夫身边转来转去,偶尔还送花。

伦纳德甚至为了屈伍尔夫放弃了斯里兰卡的工作,辞职返回英国。他的求婚信最终打动了伍尔夫,两人在年步入婚姻殿堂。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我自私,嫉妒,残酷,好色,爱说谎而且或许更为糟糕。因此,我曾告诫自己永远不要结婚。这主要是因为,我想,我觉得和一个不如我的女人在一起,我无法控制我的这些恶习,而且她的自卑和驯服会逐渐地使我更加变本加厉……正因为你不是那种女性,就把这种危险无限地减少了。“

不过,童年被侵犯的阴影在伍尔夫脑子里挥之不去,她在婚后拒绝了伦纳德同房的要求。伍尔夫提出分房睡,伦纳德因为爱她,同意了。

伦纳德是真的爱她,从见伍尔夫第一眼起就爱上了。那一天她身着白色长裙,手里拿着一把阳伞,与古典的维多利亚时期的美女一样美。

伦纳德还带着伍尔夫去普罗旺斯度蜜月,两人在时间的流逝中彼此依恋,除了没有性生活。

朗纳德只要一尝试和伍尔夫发生关系,伍尔夫就立刻暴跳如雷。因为伍尔夫脑海里会浮现出童年两个哥哥相继侵犯她的场景。最早的一次侵犯来自6岁,18岁的哥哥,把黑暗之手逐渐伸向她的私处。而后来伍尔夫在少女时期,另外一个哥哥也动起了歪念,把伍尔夫扔到床上,抚摸她,吻她。这两重的伤害让伍尔夫没有办法接受男女之事,甚至轻微的触碰都不行。

即便伦纳德夫妇找来一位性观念开放的姐姐去开导伍尔夫,希望伍尔夫可以明白性的乐趣。但是姐姐不加遮拦地性行为描述,让伍尔夫浑身恶心,甚至病倒了。

9月,为了摆脱这种感觉,她尝试自杀。到了写作《远航》的时候,她已经完全崩溃了。她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事业上。她既给不了伦纳德夫妻之实,又很难写出小说。

一零三伍尔夫的青年精神病多次发作深爱伍尔夫的伦纳德怎么能看不出妻子的焦虑?为了减少伍尔夫的精神压力,伦纳德带着她伍尔夫在伦敦和阿希海姆别墅两处伍尔夫喜欢的地方往返。不过伍尔夫身体依旧没有好转,她开始产生幻觉,被害妄想,甚至开始节食,觉得自己不应该吃这么多食物。伦纳德说服伍尔夫去看了三个医生,还请来了专门的医生为伍尔夫治疗。

夏天来了,伦纳德带伍尔夫回到了圣·伊文斯海。他们在长长的海滩上散步,谈论着各自童年里最美好的那部分。伦纳德离开时已经考虑好如何对付伍尔夫的病了。

他给她准备了家务活动清单,还给她养了两条狗。所以那个夏天,伍尔夫的生活被写作,做家务和照顾狗安排得满满当当。为了防止伍尔夫节食过度,他们签了一个协议,名叫“她必须”。

如果伦纳德有事出去了,她必须吃与伦纳德在家时一样多的东西。

她必须在床上用早餐,早上喝一杯牛奶,晚上10点25分必须睡觉。

伍尔夫在协议上签了字。

可是伍尔夫的逐渐好转的精神状态被伦纳德出版的小说《智慧的童贞女》给摧毁了,因为里面都是伍尔夫的私事。她开始出现精神恍惚胡言乱语甚至有暴力倾向。伦纳德为此花光了自己的钱去请医生,甚至连伍尔夫自己那份英镑的遗产,也被全部花在护理费和药费上。

一零四伍尔夫的中年同性之爱年,两人的出版社开张了,主要用于出版伍尔夫自己的作品,伍尔夫的作品也算畅销,也有了一大批粉丝,两人的日子就这么安然无恙地过着,直到年,伍尔夫地心灵再次被一位同性搅动,她叫薇塔。不过,伦纳德尽管知道,还是一直忍着。

薇塔出身于古老的贵族家庭,是成功的小说家、诗人和园林设计师。薇塔对弗吉尼亚的求爱过程是热烈而又勇敢的,而她自己的丈夫居然也能接受。

薇塔喜爱冒险,她把中东一带的闻写成情书寄给深居简出的伍尔夫,两人感情在往来的书信中不断升华。薇塔结束旅行回到英国后,伍尔夫就和她有了关系的质变,对,就是性,伍尔夫第一次在同性身上找到了做女人的感觉。

这段非同一般的关系让伍尔夫的文学灵感再一次得到了迸发。年,她写给薇塔的情书被列为“史上最好的10封情书”之一。

看这儿,薇塔。抛却欲望好么,然后我们就去汉普顿宫苑,在河边共进晚餐,月光下,我们在花园里散心,晚些回家,再来一瓶酒,喝到醉醺醺。我会告诉你我脑海里的一切,千万百万,无穷无尽。岁月不能搅浑它们,唯有长河的幽黯才能。想想那些吧。

而薇塔其实有着和伍尔夫相似的雌雄气质,刚柔并济,伍尔夫的《奥兰多》原型就是薇塔。不过爱情终究没有拯救在被精神病折磨的伍尔夫。

一零五伍尔夫的老年死亡召唤年,二战时期,伦纳德夫妇伦敦的住宅被炸毁。伍尔夫需要靠写作谋生,直到死的那天。她向伦纳德建议,如果英国沦陷了,他们就自杀殉国。伦纳德同意了。不过事实证明,国家依旧完好,可是伍尔夫已经在被精神分裂折磨得不行。

年,伍尔夫写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再一次被精神病带入了痛苦的循环,由于害怕自己的病情不会好拖累伦纳德,她选择在一天早晨逃离,全身衣服口袋装满石头,跳进了家附近的乌斯河。

她给丈夫留下了这封遗书。

最亲爱的:我又快要发疯了。我不觉得我们还能再面对这样的日子。而且这一次我一定不会恢复了。我开始出现幻听,也无法集中精神,所以我要去做看来算是最恰当的事。你已给予我最大的爱。你做到了你能做的一切。我相信,在这可怕的疾病到来前,没有哪两个人能比我们更加幸福。我撑不下去了。我不能再继续破坏你的生活。我相信,我们曾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弗

伦纳德找不到伍尔夫,他知道她去自杀了。

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得不到爱和一开始就在寻找爱的故事。早慧的作家,在童年经历了被漠视和被侵犯的伤害后,用一生去感受艺术的美和文字的力量,而她的内心在幸福的憧憬和现实的凋零中一次又一次摇摆不定。孤独而又绝望的灵魂最终还是选择走向生命地终极——死亡。因为,她一直认为,没有她,所有人会更幸福。

伍尔夫的遗体三天后被发现。而伦纳德谢绝亲朋好友,独自参加了伍尔夫的葬礼,他领走了伍尔夫的遗体,并把妻子的骨灰,埋葬在后院的树下。

而伍尔夫也在《海浪》的末尾回应了自己对死亡的认知,这也是伍尔夫的墓志铭。

我要纵身向你扑去,我永不认输,也永不屈服,哦,死亡!(Againstyou,I’llflingmyself,unvanquishedandunyielding,O!death!)

再看伍尔夫无聊叙事般的二人生活反映着伦纳德对伍尔夫冗长的爱

二零一伦纳德是个体贴的丈夫伍尔夫的父母在结婚前都各自有过一次婚姻,父母结婚后又生下四个孩子,因而全家十口人。十口之家里的孩子性格各异、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

年,母亲去世之后,伍尔夫第一次精神崩溃。年,父亲去世造成了伍尔夫的第二次崩溃。伍尔夫的神经错乱和童年及少年的被侵犯经历导致的精神创伤有关。尽管不排斥爱情,但伍尔夫在成年之后非常厌恶性生活,即便结婚也不愿意为对方生养子嗣。

而伍尔夫对幸福的毕生追求让他把对异性的恐惧转移到对于同性的依恋,甚至伍尔夫的挚爱薇塔一度成为她感情世界里的重心和巅峰时期伍尔夫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伍尔夫把艺术看得比任何事物都重要,其深入人心的潜意识创作手法也让她容易沉浸在幻想中无法剥离。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会出现神经症状,而矛盾的性格在她丰富多样的作品中亦有体现。不过她就算没有全世界还有伦纳德。成年后的她的每一场发病,都有丈夫伦纳德在身边的悉心照料,伦纳德对伍尔夫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成了伍尔夫的精神支柱。

伍尔芙厌恶和伦纳德发生性行为,不愿替伦纳德生育,甚至与同性出轨,对于这一切,伦纳德看在眼里,默默接受。伍尔夫有个怪癖,她在写作的时候,不出房门,不让任何人看她的手稿,包括伦纳德在内。但是伦纳德都是伍尔夫小说写成以后的第一个读者,也是伍尔夫的创作指导,这给了伍尔夫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二零二伦纳德是个认真的读者其实感情丰富,心思细腻的伍尔夫对于别人对她作品的评价深怀恐惧,总是以为别人都在讥笑她,对自己的作品事实上并没有什么信心,但是伦纳德不会,因为伦纳德总是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伍尔夫作品,而伦纳德也是唯一的可以评价其作品而不会引起她不安的人。

在生活上,伍尔芙也接受了伦纳德的所有安排,不会对什么提出异议。在年夏天,就是在伍尔夫和伦纳德结婚一年后,伍尔夫再度精神崩溃,吞服安眠药自杀,是伦纳德的镇静和机智把她从死神旁拉了回来,否则今天我们将不会读到她的意识流顶级作品《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和女权主义宣言《一间自己的房间》。

伦纳德不嫌弃自己患病的妻子,还是在用生活的点点滴滴呵护着她,爱护着她。甚至,伦纳德本来可以公开宣布伍尔夫患上了精神病,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精神病院的生活会加重伍尔夫的病情,而有可能伍尔夫再也不能在喜欢的艺术世界继续沉浸下去,创造出优美作品。之所以这么了解,是因为伦纳德也写小说。

二零三伦纳德不被布卢姆斯伯里集团接受从年起,伍尔夫的兄弟通过不断聚会结识了很多文艺界的朋友,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TheBloomsburyGroup),核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夫,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范妮莎的丈夫),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等。

一开始,布鲁姆斯伯里集团(TheBloomsburyGroup)的精英们并不看好伦纳德和伍尔夫这对“文坛鸳鸯”,因为伍尔夫出身名门(父亲是爵士),拥有绝世容颜和顶级才华。

“伍尔夫女士,容貌秀美,身材苗条,戴一副眼镜,穿一袭黑色的长裙,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表情镇定,举止雍容,给人以一种大将之风的感觉,完全是一副美女教授的形象”。

至于伦纳德,尽管毕业于剑桥大学,也擅长写作,但在布鲁姆斯伯里的那些精英眼中还不足以匹配伍尔夫,但是伍尔夫自己知道,伦纳德对自己是真心爱着的。在被一封情书打动之后,年两人结合。从此开始了伦纳德对伍尔夫一生的不离不弃。

二零四伦纳德多次把伍尔夫从死亡边上拉回来由于自身有疾病和童年阴影,所以伍尔夫对婚姻也无法自信,而在婚姻是否会是个性的桎梏也有多次思考。她就像自己的小说《到灯塔去》里的莉丽,视婚姻为“丧失自我身份的灾难”。事后证明,伍尔夫的心理症结落下的性恐惧和性冷淡,使婚姻生活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路。

伦纳德和伍尔夫

在伦纳德眼里,伍尔夫的灵魂甚于美貌,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智慧的童贞女”,不能沾染世俗,就算是两人夫妻生活,伦纳德也是一忍再忍,直到伍尔夫生命终结。当然伦纳德也有不甘心,他创作小说《智慧的童贞女》写道“那些长着白皮肤和金色头发的苍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时也使人冰冷”。

而这本书也再一次把伍尔夫带到了精神崩溃边缘,也让伦纳德及时地清醒要永远保住伍尔夫在自己的身旁,只能走精神恋爱。从此两人在没有激情的生活中享受着艺术给两人带来的极致愉悦,这也给伍尔夫带来了极大的安慰,也让伍尔夫更心无旁骛地专心创作。

年,弗吉尼亚告诉一位朋友,没有伦纳德,她可能早就开枪自杀了。伍尔夫能取得如此多的文学成就,真得感谢伦纳德。

两人的无性婚姻持续了29年,期间没有发生过争吵,而婚后地伍尔夫也在文学上硕果累累,奠定了她文学界的地位。功名利禄并没有减轻伍尔芙的病情,她的精神分裂症状在一次又一次地创作中越来越严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看到家园沦陷的时候,伍尔夫绝望了。

二零五伦纳德最终还是没有救回决绝的伍尔夫随着伍尔夫的印刷厂被炸毁,以及自己在伦敦所住的别墅也被炸毁,伍尔夫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都必须靠着不断地写才能维持生计,而自己地病情无疑会给两人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年3月28日,伍尔夫来到乌斯河畔,在衣服口袋里面放满了石头,向河中心走去。伍尔夫留下了两封遗书,一封是给丈夫的,一封是给她姐姐的。她在遗书中说道,预感又要发病,而且这一次不会再度痊愈,只好自己走向生命的终点。

“为什么一定有人要死?”伦纳德问弗吉尼亚。

“为了对比,”弗吉尼亚说,“为了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和珍惜生活。”

“那么谁会死?”雷纳德又问。

“诗人,”弗吉尼亚说,“那些心怀梦想的人”。

三看伍尔夫男权包裹的女斗士赢了男人却最终输给了女人

三零一伍尔夫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先抛开那两个禽兽哥哥,伍尔夫一生中还是遇到了不少贵人,男性贵人。她的父亲,剑桥元老斯蒂芬爵士有个大书房,而伍尔夫尽管不被允许读书,却因此成就了自由写作的伍尔夫有颗纯粹极致的心和通透的灵魂。

而父亲的人脉也是帮助了伍尔夫成为了布鲁姆斯伯里的中心人物。伍尔夫在伦纳德之前有过短暂的婚约,未婚夫利顿·斯特雷奇(LyttonStrachey)是个同性恋他们俩订婚不久就解除了婚约,但承诺彼此依旧是终身朋友。

听上去不太可信,但是伦纳德其实是斯特拉奇介绍的。斯特雷奇一直很关心伍尔夫的生活,觉得应该有个男人在身边照顾她,于是介绍了他的朋友伦纳德。这才有了二十世纪最感人的爱情:伦纳德与伍尔夫。

文学创作领域的伍尔夫是成功,史上最伟大的是封情书里面,除了伍尔夫给薇塔的情书,其他都是男性作家写的,如福楼拜、海明威、卡夫卡等等,而男性作家笔下的爱情大多浓烈,而女性视角的伍尔夫意识流的写法,让爱情成为流水潺潺,不激烈,却动人。

威廉·詹姆士

而写作手法里伍尔夫也是意识流四大名家中唯一的女性。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小说样式。“意识流”(streamofconsciousness)本来是心理学名词,最早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

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处于永远的流动状态中。意识流文学是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这个概念是在年梅·辛克莱在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的。

三零二伍尔夫对意识流文学创作的建议四大意识流大师:马塞尔·普鲁斯特、弗吉尼亚·伍尔夫、詹姆斯·乔伊斯、威廉·福克纳。据说伍尔夫阅读了普鲁斯特的作品后,深感自卑得直想自杀。伍尔夫一直倡导小说创作应尽量减少形式上的篇幅描述,淡化情节和人物形象,追求内心真实。

所谓鸡毛蒜皮人生琐碎不一定没有丰富哲理。小说没有“最适合的题材”,“一切都是小说恰当的题材,所以生活无必要或者重要,生活处处都是灵感。那些文学的刻意,往往是内心不够纯粹通透的表现。换一句话来说,没有写人心。

伍尔夫建议“对普通的一天里一个普通人的心理加以观察吧,心灵接受了成千上万种印象——琐碎的、怪异的、转瞬即逝的或用钢刀的锐利锋刃刻下的印象。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就像不计其数的原子持续不断地簇射着……让我们按照那些原子坠落到人心灵上的顺序来记录下它们吧……”,“一个作家在内心深处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在他人生中的每一个经历,他精神的每一个品质,都广泛地描绘在他的作品中。”

三零三伍尔夫死亡预兆对于伍尔夫来说,宇宙广袤,无限循环,人生难测,意识才是永恒的。伍尔夫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年4月,伍尔夫的第一部小说《远航》被出版商接受,但却因为一战爆发而错失出版机会;而在二战期间,伍尔夫和丈夫在伦敦的别墅被希特勒军队的飞机炸毁,这些都给伍尔夫本来就不堪重负的心灵再添沉重的打击,她一度以为国家可以最终安宁,并与丈夫约定在这一天到来时相拥而逝。

《达洛维夫人》中退伍军人史密斯的跳楼自杀和《幕间》(Betweentheacts,)中穿插的一位英国贵妇的投水溺亡或许也都暗示了伍尔夫命运的归属。而正如伍尔夫预示的一般,自己还是走向了死亡。

可是,为什么一生荣誉无数,爱慕者无数的伍尔夫为什么会终究走向人生的尽头,真的是兄长暴行,家破人亡吗?伍尔夫其实不怕死,真正自由的灵魂是不会被形式所束缚的。那为什么,伍尔夫在最后一次的乌斯河那么决裂。所有口袋装满石头,这是多么不留一线希望的死法啊。难道伍尔夫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丝眷恋吗?

一战爆发以后,现实的残酷终究让愉快的恋爱变得可望而不可即。大家其实并没有弄清楚究竟伍尔夫和薇塔是如何分开的,但最后伍尔夫还是选择和伦纳德回乡下继续过安稳日子。也许狂热的薇塔,注定和典雅的伍尔夫,终究不是一路人。

电影《薇塔和弗吉尼亚》

年3月22日,伍尔夫给薇塔写了最后一封信,里面说到薇塔喂养的鸟,“它们是不是一瞬间就死了?“

意识流大师,潜意识写法的伍尔夫在此刻将自己的一生用文学推向了顶峰。

年3月28日,只隔了六天,薇塔再收到的,就是弗吉尼亚的死讯。

多年之后,薇塔对这件事依然不能释怀,她还认为,“假如我知道她陷入了怎样的精神状态,我是可以救她的。”

暂停看伍尔夫意识流让作者陷入了人生的思考

但是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后悔药可以吃。说假如的当下其实已经是永恒地失去了。我们深爱的人,在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疏远中默默地走向了世界的另一面;而我们所有的不以为然和无所谓,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对方的伤害,就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除非哪一天,我们真正站在对方面前把雪球停下来。

所以,写到这里,我不想写精神分裂了。因为这个病的人其实是可以预警到自己会发作的,他也知道自己发作时有多么可怕,可是内心的病魔,他没办法抵抗。我们没有经历精神分裂,我们没办法猜想在那个精神分裂患者自己臆想的极乐世界,长得究竟是什么样子。

所以,写到这里,我不想写原生家庭和童年伤害了。因为我们所有的家庭都是不可控的。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其实也是真真正正地爱我们的,只是方式可能没有特别理想。而如同伍尔夫的那两个恶魔哥哥,也只是这个世界的坏人缩影而已。

这个几率是一定有的,因为世界本来就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如果真的遇到了哪个特别可怕的环境,或者哪个特别可怕的亲人或者无法避免的人,那就用一生把自己治愈吧。如果时间没有办法缓解伤痛,那就拼命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相信,起码,写字的伍尔夫是幸福的。沉浸在各种意识和小确幸的伍尔夫,是自由的。经历过两次大战,看到过硝烟的伍尔夫并不是孤独无依,她还有伦纳德。那个用尽自己一生去理解伍尔夫,无论是生活,还是作品都给予伍尔夫无限关怀和帮助的伦纳德,是伍尔夫真正爱的人,也是帮伍尔夫进行生命收尾的人。

也许,你会觉得伍尔夫爱薇塔,因为够激烈,够震撼,够浪漫,够深刻。但就像伍尔夫的写作理念呈现的那样,所有的普通都是不普通,那些喃喃细语,那些会心一笑,那些小动物,小建筑,其实都是生命中意义的组成部分。

所有的轰轰烈烈都不及细水长流。文学中多强调渲染方式和情节塑造,最终会丢失人性的真实。而生活过多在意结果或是形式,理想或是世俗,最终会在无限的比较中无法获得圆满,于是失去了所有本身存在的,触手可及的你以为永远都找不到的快乐。

我们都很幸福的,对吧。,祝你快乐。

四看伍尔夫雌雄难辨的气质和双性同体的文化圈,古老的梦想都在被人实现着

四零一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年,伍尔夫在父亲去世之后,和其他四个兄弟姐妹从伦敦海德公园门的旧寓搬入了大英博物馆旁边的布鲁姆斯伯里区戈登广场46号。布卢姆斯伯里集团从此渐渐浮出水面,其中包括一系列日后将在文学、美术、经济、社会活动等各个领域逆天的顶级大师,而伍尔夫在和他们的周四聚谈中获得的了很多的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并收获友谊和快乐。

父亲莱斯利·斯蒂芬(右)和伍尔夫(左)

“布卢姆斯伯里人”追求情感与智性自由协作的美学主张,在伍尔夫日后的文学创作和个人生活中具有体现,也是其“双性同体”观形成的基石。终于在年发表《一间自己的房间》,明确提出了“双性同体观”(AndrogynousVision)。

在这本书中,伍尔夫对柯勒律治所说的伟大的心灵总是雌雄同体进行了肯定,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有两种主宰力量,一种是男性因素,另一种是女性因素;男人的头脑是男性因素压倒了女性因素;女人的头脑是女性因素压倒了男性因素。最佳的生存状态,是这两种因素和谐相处,合二为一。没有纯粹单性的男人和纯粹单性的女人,一个人必须是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

四零二其他哲人对“雌雄同体”的思考柏拉图在《会饮篇》借古希腊剧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讲述了人类原本有第三个性别。最早的人类是球形的,有四条胳膊、四条腿,一个头、两张脸,朝着相反的方向看。这些球形人类有着非凡的力量和智慧,与诸神战斗,结果被嫉妒的神砍成了两半,以削减他们的力量。这些最初的球形人类变成了两半,一个是女性的,一个是男性的,从此以后,这最初人类的两半一直在寻找对方,期待相遇。

荣格是先意识到人类心理的雌雄同体现象的心理学家。他指出,在男人伟岸的身体里,其实生存着足够阴柔的女性原型,她叫做“阿尼玛(anima)”;同样,在女人娇柔的灵魂中,也蕴藏着属于她们的那个强壮男性原型:他叫做“阿尼姆斯(animus)”。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中的大多数学者和评论家都有雌雄同体的思维方式。伍尔夫作为集团的中心也不例外。她的作品后期多用男人和女人的两种思维方式写作。《奥兰多》就是把双性同体写作推向高潮的一部经典之作疾病,但她仍然试图平衡她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因此,对于伍尔夫而言,双性同体自然成为两种精神疾病之间或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之间的理想平衡点。

四零三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写作实践:《奥兰多》奥兰多跨度四百年,不仅讲述了一个抛去性别概念的人的存在,也贯穿了伍尔夫的一生。书中不同的主题像是奥兰多的不同自我,层层叠叠:自然,生命,历史,财富,爱情,性别符号,个体,记忆,时代,信念。

在描写奥兰多孕育一个儿子的时候,伍尔夫没有一个字提到孩子的父亲,而是是通过翠鸟进行生命的刻画和演绎。“他腾空而起,好似划亮了一根火柴,火光闪闪,惊扰了沉睡的梦境;是那只翠鸟,红红的、稠稠的生命之流再次奔涌而来,仿佛回流的潮汐重又升起。”

全书奥兰多从未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而出现,而仅仅是一个生命给予者。性别被淡化了,婚姻、生育,传统意义上在一个女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事,在奥兰多的生命中只如云烟。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出现在奥兰多突然性别转换的那一幕。奥兰多在土耳其一觉醒来变为女性,同吉普赛人生活,又在返回英格兰的大船上对记忆进行描绘。

“她记得,就是在这里,曾经有一场盛大的狂欢节。如今波涛汹涌的地方,正是当年皇家亭帐的所在。在这里,她第一次遇见萨莎,也就是在这里(她俯视波光粼粼的水面),人们透过冰面可以看见那位冻死在河里的、把苹果放在膝头叫卖的女人。曾经的浮华与腐朽都已不复存在,那个黑夜,那场大雨,那肆虐的洪水,也都成了过眼云烟。”这一幕也依然在奥兰多的生命里反复出现。

奥兰多对自己的性别是自信的,又是犹豫的。同吉普赛人在山野间生活,她未曾感到自己性别已同以前不同,反而在穿上女式衣裙登上的返程中突然思考起“贞洁”,而一旁有人为她撑起伞,还吻她的手,于是她又思考起是否需要依赖男性的保护..

不是人穿衣服,而是衣服穿人。套上裙装的奥兰多才完成了性别的转变,而不是她在土耳其醒来的那一刻。

五看伍尔夫意识流文学到意识流文学家的心理学其实不比心理学家学得差

五零一意识流是什么“意识流”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结果来的,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在《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第一次提出》。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这是“意识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意识既是流动的,你随意挑选一个你感兴趣的片段,构成你自己的世界。而最惊人的解释在于意识流里,所谓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种东西是不存在的。每个人认为是事物的东西,是从意识中随便划分出来的。

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提出“心理时间论”他认为所谓时间,是依时刻秩序延伸,是宽度、长度,是数量概念,而”心理时间则是各个时间相互渗透,表示了时间的强度是个质的概念,我们越是深入意识的概念,这心理时间的概念越强“。

关于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而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性在于对最真实的人物内心的剖析,用语言和文字唤起对全部生活、感觉和经验的共鸣。在意识流文学里,艺术不再是个人化、人格化的东西。

五零二意识流文学的思想来源是意识流意识流文学有两个主要思想来源,一个是詹姆斯,一个是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后者是纯粹的非理性哲学,谈的是精神。

威廉·詹姆斯(—),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心理学原理》是名著,是重点阐述意识流理论的。

詹姆斯在论述意识流的时候说了五个特点,其中第四点,他说,对象指的是在当前意识状态以外的对象,不一定是指存在于主观世界之外的客观存在。意识自身的意识,已经具有精神的内涵。

詹姆斯把个人性作为思想的首个要义,提出“将个人的自我,而不是思想,当作心理学的直接资料”,他承认了“自我”和“意识”的实在,更是给受到传统哲学和心理学抛弃的“自我”做了一次修正。

受到詹姆斯实用主义心理学启发的柏格森,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指出,人类有某种与生俱来的冲动,也就是对有关事物的外在性以及它们媒介同质性的一种清晰的形象——在自身各种感觉之外存在一个与自身有很大差异的外部世界的想象,这个外部世界恰恰是有意识生物的共同属性。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强调生命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最终在某些物种之中,突破物质障碍,最终表现为自由的运动和清醒的意识;

五零三心理和精神的两者关系与区别事实上心理和精神的英文是同一个单词。在那个时代心理有时候被认为是精神。胡塞尔现象学哲学对心理和精神(纯粹意识)做了严格的区分。可惜,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依旧无法被大众普及。因为他的思考角度,已经不局限于哲学,心理学,甚至渗透了科学和我们整个思想体系。

不管心理学和万学之学的哲学有怎样的关系,也不管科学和纯粹意识的精神到底是否有绝对鸿沟。但是作为意识流文学家,其实已经很成功了。因为他们用文字,在用人的意念感知自然的奇特和时间的流动的时候,已经走向了自由,也把人带到了最深层次的灵魂层面。

这里要特别提到一位意识流文学大师,也是四大家里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

向麦克老大三呼夸克(ThreequarksforMusterMark).这句话出自詹姆斯·乔伊斯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

年,当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读到这里时,突然眼前一亮.于是,他将自己的最新发现命名为夸克(quark),意指一个质子中有3个夸克,质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

六看伍尔夫文章的最后部分只有伍尔夫

最重要的是你写下你想写的东西,至于你写的东西能够影响他人几个小时或者几年,这没有人能说出来。

生活总是来了,又去了;我们创造着生活。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也就有了独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独立人格,也就不再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了。换言之,他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他人的眼睛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是我们的牢笼。

一个人并不是经常找到休息的机会,只有作为人的自我,作为一个楔形的内核,才能获得休息。抛弃了外表的个性,你就抛弃了那些烦恼、匆忙、骚动;当一切都集中到这种和平、安宁、永恒的境界之中,于是某种战胜了生活的凯旋的欢呼,就升腾到她的唇边。

《心理学简报》原创|禁止转载

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审稿|心上田(《心理学简报》审稿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最后的散文家伍尔夫伟大的灵魂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