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精神分裂症可怕的3种行为JINGKE01伤害身边的人如果父母辈家族中有精神分裂者: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如无休止责备、打骂、虐待孩子,这对不利于青少年成长,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导致性格怪异。如果是夫妻一方有精神分裂:则影响夫妻关系,平日里的耐心逐渐消磨,最后经受不住压力,感情破裂,而且给双方父母也带来伤害。02幻听/被害妄想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内容,一般具有威胁性,还具有服从性。比方说,听到有个声音让他去死,患者难辨真伪,会毫不犹豫的去选择自杀。
被害妄想是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患者会选择逃避对自己存在“威胁”的对象,也有一部分患者会有相反心理,觉得要先主动出击,对假想敌有攻击行为。
除了幻听会让患者想要结束生命,抑郁情绪也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厌世,对任何东西都提不起劲,无法工作,无法学习,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最后把自己逼上“绝路”,选择轻生,结束这痛苦的生命。
精神分裂症的世界,充满着威胁、攻击,无人理解,无人救赎,无尽的孤独;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以上提出的3种行为,一定要注意。一般情况下,疾病发生前都是有潜伏期的,没有特别明显的精神症状,可以先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
比如:有没有性格反常,突然躲避身边的人,寡言少语,敏感多疑,甚至对任何事都无所谓,像变了一个人,如果这个情况持续了几周以上了,那么需要及时的就医。
精神分裂症不仅复发率高,而且致残率也较高,有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而致残,确实发人痛心。因而延缓或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是患者及家属共同关心的问题。
患精神分裂症,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学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患者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需要患者和家庭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有的人选择了勇敢直面现实,克服重重困难,经历过艰难困苦,实现了“凤凰涅槃”。有的患者生病以后,不积极治疗,以患病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选择回避现实,造成融入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难,最后与社会生活逐步脱轨,使致残的风险越来越大。
药物对控制患者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冲动等精神分裂症症状,起到了重要的抑制作用。但很多人在经过综合系统治疗后,不愿坚持服药,这是病情复发的最大风险。
有些人认为服药必有一定的副作用,因而感觉自己症状减轻就擅自停药,旧病复发,再服药,只有剂量加大才能控制。经过几次轮回,家人和患者都会失去信心,高质量康复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所以,防止或减少复发是减少残疾复发的重要措施。
期望患者得到高水平的康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家长共同的期待,但精神分裂症在社会适应和心理发展方面是显著不足的。很多家长求胜心切,家长的期望和要求超出了患者的能力,患者想努力也很难在短期内达到,为此焦虑、迷茫和困惑,对前途产生严重的心理畏惧,最后不得不选择了回避和退缩,放弃了艰苦努力,反而很难起到大的促进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是一场拼耐心、拼坚持、讲方法的“长跑”,康复得好与不好,并不在于快,在于坚持,才能产生大的变化。
偏执、任性是很多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情绪起伏很大,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家长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往往大发脾气,家长难以对付,只好放任孩子为所欲为。有的家长甚至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患者生病,家长认为自己对不住孩子,对患者有求必应,不管要求是否合理,无条件满足一切要求,这样做对孩子康复有害无利,反而加速精神残疾的进程。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对患者和家庭而言,是一场“持久战”,不能立马见效。因此患者及家属们都要正视病情,积极治疗,认清现实,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家庭支持,才能延缓或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才能较好的恢复健康,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照顾患者不应一人承担
在很多情况下,承担这个责任的人是患者的父母或配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能持续多年的慢性疾病,患者必然会需要家人坚实的支持,这是一场持久战。
需要确保,承担照顾责任的人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尽量不要把所有的责任扛在一个人身上,确保照护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休息,能够找到舒缓压力的渠道。
如果因为照顾病人而持续处于焦虑、抑郁的情绪中,照护者去看一下精神心理科医生,也是很有必要的。
02接受相关的心理教育
患者由于受疾病影响,很难再发病时学习相关的疾病知识,但家属可以。
向主治医生了解:
关于患者的具体病情
服用药物的种类、量和方法
病情发作或复发前的征兆
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关于疾病的科普知识
可靠的渠道包括:
医院举办的患者教育会
权威可靠的科普知识网站
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