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模糊,看不清,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近视或者是老花了。首选会选择就诊眼科然而,这些情况的另一个可怕原因,脑瘤,可能不是很多人能够接受的。6岁的小小,一个月来视力越来越差,父母发现,小小看东西喜欢眯着眼,询问才得知,他看不清东西了。令小小父母奇怪的是,自己也不近视,平时对孩子的眼睛也很保护,怎么就近视了。一系列的就医检查发现大脑里面长了脑膜瘤。
为何视力下降与脑肿瘤有关?
这是因为视觉的形成并非眼睛一家之功。当我们看到物体,其表面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眼球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景物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通过神经系统传导至大脑中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这种视觉信息的传导路径称为视路,从前往后包括了眼球的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和脑后枕叶皮质视中枢。
“视力视野出现异常,不单单可能是眼球眼底的问题,也可能是颅内视路或视中枢的病变引起。”邓跃飞指出,由于视觉纤维在视路各段排列不同,在视路神经系统某部分发生病变或损害时,视觉纤维受到的损害各不相同,表现为特殊的视野异常。例如上述四位患者,由于脑瘤位置不同,损害部位不同,视力表现也不相同。这些症状也为医生做出诊断提供了依据。
视力视野有问题的患者尤其是原因不明者,除了要进行详细的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分析外,必要时要做头颅CT或MRI检查,排除大脑视神经、视中枢有病变的可能,这样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脑膜瘤严重吗?
脑膜瘤通常是良性肿瘤,起源于大脑和脊髓的覆盖物。它们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三分之一,并且最常见于中年女性。脑膜瘤通常向内生长,对大脑或脊髓造成压力。它们也可以向外朝着头骨生长,导致头骨增厚。大多数脑膜瘤是非癌性、生长缓慢的肿瘤。有些包含液体囊(囊肿)、矿物质沉积物(钙化)或密集的血管束。尽管脑膜瘤被称为脑瘤,但它们不是从脑组织中生长出来的。它们来自脑膜,脑膜是覆盖大脑和脊髓的三层薄组织。脑膜瘤通常生长缓慢,在干扰大脑正常功能之前可能会变大。由此产生的症状取决于肿瘤在大脑中的位置。头痛和四肢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然而,癫痫发作、人格改变和/或视觉问题也可能发生。
脑膜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等到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生长得比较大了。
脑膜瘤国际治疗原则:安全全切是良好预后的金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类标准,90%以上的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仅少数脑膜瘤是恶性肿瘤,但大家并不能因此掉以轻心。
脑膜瘤的治疗策略的目标是保持患者的全部功能并提供长期的缓解或预防颅内肿瘤生长相关的问题。对于界限分明的良性颅内肿瘤,例如脑膜瘤,全手术切除可立即缓解症状,并长期控制肿瘤的生长和与肿瘤相关的问题。因此,对于有症状的脑膜瘤,如果可以在可接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进行手术,则手术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当肿瘤侵及颅内重要动静脉血管时,相较于大脑凸面等部位的脑膜瘤,其手术难度往往相对较高。需要正确判断动静脉系统受累及程度,采取合适的手术处理方法。借助先进的显微镜设备,可有效提高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手术风险。
年,Simpson提出了手术切除脑膜瘤的5级分类。I级的复发率约为10%;二级复发率是这个的两倍。可以理解,在较高的辛普森分级中,复发率更高。附加的2厘米硬脑膜边缘被标记为0级切除。在一项研究中,达到0级切除的凸性脑膜瘤患者无复发;平均随访5年8个月。年Kobayashi和associates93从显微外科的角度修订了Simpson分级系统,引入了基于显微切除范围的分类系统。
图示:现国际通行的Simpson分级预测脑膜瘤复发的关系
如何安全地进行脑膜瘤手术?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详解
对此,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颅底肿瘤手术大师德国巴特朗菲教授指出,一般脑肿瘤都以手术切除为主,脑膜瘤也不例外,但其最大的难题仍是手术难以切除干净,极易复发,除了脑膜瘤本身的级别(WHOI级、II级、III级)以外,脑膜瘤切除的程度是影响脑膜瘤复发的第一要素。特别是大脑镰和矢状窦的脑膜瘤,很多医生只切肿瘤,不切脑膜(因为肿瘤侵及矢状窦,这是静脉窦,容易出血,切除脑膜难度高),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彻底切除干净的难度也大,特别是如果能将大脑镰、脑膜一并切除,复发的可能性极低。
INC德国INI巴特朗菲教授手术全切脑膜瘤案例一则
病史:王女士,60+岁,退休老师,年就检查出有“左侧额部大脑镰旁脑膜瘤”,由于肿瘤不到3cm加上无症状,先进行了保守治疗。年复查,脑膜瘤已大于5cm,逐渐出现肢体无力,复查MR显示肿瘤侵犯静脉窦、压迫功能区。医院求诊,均被告知手术难度大,肿瘤因为靠近大静脉窦难以全切,且肿瘤靠近运动功能区,术后瘫痪可能极大(60-%不等),而这对于人和一个人和家庭都是惨痛的,除了生活难以自理的经济负担,对于病人和家人也是巨大心理负担。
德国INI巴特朗菲教授手术情况:肿瘤全切、矢状窦成功重建、运动功能区无损伤。术后当天即拔插管,术后1天迁出ICU,术后第2天,可以在护理人员搀扶下走路康复训练,术后5天已经可以独自走路,无需陪同,肢体肌力明显好转,术后1周+,恢复地和正常人一样,精神状态很好。
脑膜瘤基本上没有特别好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原则上趁肿瘤比较小的时候,及早治疗,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会小一些。这已在国内外的神经外科医生之间达成共识,患者得了脑膜瘤,无需恐慌,可参照国内外脑膜瘤治疗规范积极治疗,尽可能寻求极大程度地肿瘤切除,将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