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字
阅读时间约:9分钟
本文章节:
01、孩子病了,我也成了病人
02、女儿病情严重,大二被迫休学
03、心理干预带来的积极变化
04、女儿顺利复学,积极而成熟
今天分享一位患者母亲的自述文章。
她的女儿星研成绩优秀,考上了大学,但大一时出现严重的情绪症状,有自杀念头,失去了活力,也没法专心学习。她先被诊断为抑郁症。
星研很看重学业,她咬着牙坚持上学,但两天两夜不吃不睡,出现了幻觉,甚至差点走上楼顶轻生!父母紧急办理了休学,把她接了回家。后来她被一位精神科专家诊断为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前兆。
女儿生病后,星研的母亲也成了半个病人,得了轻度抑郁、中度焦虑。但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不能倒下。她坚强起来,为女儿到处寻找适合她的治疗方法。
在看过两个精神科大夫效果都不理想后,星研的母亲找到了我们,并在面诊后很快就决定让女儿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
后来我们才知道,由于星研和她父亲当时对我们不够了解,他们很犹豫。尤其是星研,她认为自己好不了了,不想接受干预,心态消极,“躺平算了”。但星研的母亲一再坚持,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丈夫和女儿迫于她的强势,最后顺从。
虽然星研母亲的强硬性格曾给家人带来过一定的心理伤害,但从现在星研的康复效果来看,她当时的决定是对的。
今年8月,星研结束了在我们这里的心理干预。9月就要开学,时间很紧张。但她复学非常顺利!
星研现在情绪稳定,积极进取,分析、处理问题很成熟,自律和自理能力也很好,还因为能力优秀得到班主任欣赏,她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最终获得研究生的保送名额。
他们一家人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沟通顺畅,孩子感恩父母,父母理解孩子,夫妻之间也更懂得互相欣赏和体贴。
如今星研和家人能有这么大的提升,这必须感谢她母亲当初的果断决策!否则她在康复的路上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复学失败。
所以,孩子病了,当涉及到心理干预或心理治疗时,到底是父母来决定,还是孩子来决定?很多人、甚至包括权威的精神科专家和心理专家认为,应该让孩子说了算,但现实情况表明,这时孩子的决定不一定是理性的。
如果父母找到了适合孩子的、科学的康复手段,要用更有智慧的方式去处理,力争帮助孩子加快康复。关于这一点,我们会在周五的文章中展开深入分析,为患者家长们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以下分享星研母亲的自述文章。明天和后天,我们将分享星研的详细心理干预过程,最后会在周五对这个案例进行一些深入分析,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