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指出,大约1/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作一次缓解后终生不发作。
这应该是很多精分病友最期盼的结果。
那么,什么样的精神分裂症预后比较好呢?
我们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主要包括:
1.性别:女性患者往往比男性患者的预后更好。
2.发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越晚的患者,社会功能损害越小,预后相对较好。
3.发病形式:急性发病的患者比慢性发病的患者预后要好。慢性发病的患者往往以退缩型、内向化的症状为主,尤其是以情感淡漠等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他们的“异常”易被家人忽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4.未治期:它是指精神病患者正式接受治疗之前其精神症状已持续的时间。一般来说,越早治疗的患者,预后相对越好,而未治期越长的患者,预后相对越差。
5.病前性格:病前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反之,病前有内向、孤僻等性格缺陷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6.社会因素:比如家庭环境是否良好。与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度较低,情感表达不畅,亲情淡薄,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且具有较多矛盾冲突的患者,他们的预后往往相对较差。
7.家族遗传史:与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相比,无家族遗传史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好。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治疗是否系统、规范”也是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你属于“预后较好”一波儿的,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
如果你属于“预后较差”一波儿的,也没必要悲观绝望,因为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结局是有办法改善的。
4招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不论是首次发作还是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做到“遵医嘱,规范用药”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非常重要。
看到这里,很多患者家属可能会说了,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想让精分患者坚持吃药太难了,又该怎么办呢?
实际上,对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者,长效注射针剂(尤其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效针剂)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与每天吃药相比,长效针剂能使血药浓度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治疗浓度范围,有的打一针能起效一个月,有的甚至能起效三个月,这不仅可以明显减少用药次数,方便快捷,还可以减少患者暗服、漏服的情况,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防止复发。
2.家庭干预
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都是由亲属照料的,但多数家属缺乏正确对待患者的病态行为及应对方式,所以,接受家庭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起着积极作用。
它能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理解,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正确相处,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强化与保持患者所取得的进步等等。
有研究显示,接受家庭干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复发率为24%,而未接受者复发率达64%。同时,接受长期家庭干预(治疗时间≥9个月)的患者,在干预结束后,疗效可持续2年以上。
3.社会技能培训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功能受损,这会增加疾病复发的风险,而社会技能培训可帮他们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有研究显示,接受社会技能训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年复发率为14.0%,而未接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为85.6%。
4.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训练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劳动就业方面的培训,这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恢复社会功能以及社会适应性均有一定的效果。
职业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爱好和需求开展不同的行为技能训练,比如劳动训练、工艺制作活动、职业性劳动训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一定的工作就业行为技能。
总之,在上述四种干预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功能和结局可以取得很大程度的改善,赶紧行动起来吧~
参考资料:
[1]郝伟,陆林.精神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司天梅,李凌江.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专家共识[J].中华精神科杂志,,53(2):12.
[3]李璐,郭中孟.改善精神分裂症预后和结局的策略[J].世界临床药物,,28(7):3.
[4]薛雅卓,李秀红.精神分裂症回归社会的康复工作及护理[J].河北医学,,7(8):2.
[5]赵靖平,施慎逊主编.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