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国抑郁症患者有数千万人,为何就诊率不到
TUhjnbcbe - 2024/5/1 17:25:00
白癜风多久能治疗好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210/5919529.html

冬日清晨,天色微亮,医院的门诊大厅早已挤满了人。

王翼(化名)沉默地坐在抑郁症专家诊室门口前的椅子上,在经历了长期的失眠和负面情绪加身后,他第一次来到了医院。

“请王翼到三诊室就诊。”听到叫号后,王翼深吸了一口气,缓步踱到门前,像是鼓足了勇气般,拧开了专家门诊室的门把手。

“从网络上看到一个数据——抑郁症患者就诊率不足一成。想了想,还是主动来就医吧,如果确诊了,早治早好。”王翼在候诊时告诉记者。

王翼口中的这个数据,来源于日前由医联主办的“抑郁症专题研讨沙龙”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应用心理学副教授白吉可分享的国内最新统计结果: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大约是5%—6%,但就诊率尚不足10%,大部分患者还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据记者统计,截至1月8日,新浪微博抑郁症相关话题累计阅读6.7亿;百度抑郁症相关发帖量达万;知乎“抑郁症”话题讨论72.8万条。

事实上,在大众健康如此被重视的今天,如何理解抑郁症、如何面对抑郁症,以及如何维护自我心理健康,应该成为所有人都学习的一课。

医院门诊大厅。

误解或成压垮病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医院之前,王翼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不正常的人”。但每隔几天,极端情绪来袭时,王翼都会倍感煎熬。“我会感觉生活要‘完蛋’了,未来会一塌糊涂,极度低谷的情绪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将我按在床上动弹不得。”王翼向记者坦言。

“每天夜晚,才是一天之中最痛苦、最难熬的时候,焦虑与恐惧前后夹击,睁着眼睛到天亮几乎成为常态。”王翼告诉记者,每每经历过彻夜无眠,第二天身体都会感到极度不适。

近两年,王翼和家人矛盾激增,之前他尝试着跟父母去诉说,但效果甚微。“在他们看来,我没有考学压力和经济压力,一切难受只是因为自己‘瞎矫情’。”

“他们不懂我,也不接受这样的我。”家人的不理解让王翼感觉到挫败和怨愤,“我控制不住地向他们说着最极端和最刻薄的话。”这样的言语就像一把把刀子,在王翼的家人和他自己身上来回捅着。

医院的前几天,王翼鼓起了勇气,向家人说了这件事,“但我爸说,你赶紧去看吧,你脑子有病很长时间了,终于肯去看医生了。”听到父亲这么说后,王翼站在窗边大哭了一场。之前虽饱受负面情绪折磨,可王翼从未有过轻生的想法。这一次,至亲的误解,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跳下去吧,你没有价值,你是累赘,你父母不爱你。”这样的声音在王翼脑中不停地回响,“那会儿我满脑子里都是‘人间不值得’。”

虽然近些年来,社交媒体上或多或少都出现过“抑郁症”“自杀”“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相关的话题,网络上关于抑郁症知识的普及也越来越多。但当下,仍有不少人对抑郁症不理解。在他们的刻板印象中,只要财富、社会地位、学习能力够好,就能够免于抑郁症困扰。如果得病了,只是因为“不努力”和“太矫情”。

抑郁症可以被看作“精神感冒”

除了家庭成员的不接受,一些抑郁症患者还要接受来自社会的一些不公正对待。

在采访中,不少抑郁症患者都向记者倾诉称,自己或多或少因为患有抑郁症被差别对待,其实,抑郁症不是“洪水猛兽”,不会给他人造成伤害,希望不要被歧视和排斥。

“抑郁症主要是由于自我认知发生了偏差,尤其在城市快速变化的今天,在外界压力作用下,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心理上萌生大量的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长期作用下来就会形成抑郁症。”医院普通精神病/抑郁症门诊专家冀成君告诉记者,抑郁症的病因是复杂的,并非单一事件刺激就会引发疾病,它跟遗传,患者童年的家庭影响、早期的生命创伤、后天的人生经历、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抑郁症患者。”他说。

“没有人对抑郁症有绝对的免疫力。”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曼认为社会公众应该消除对这种精神疾病的偏见,以平常心来看待。

“我们要把抑郁症看成是一种‘精神感冒’,大家总不会对感冒的人产生偏见吧。因为人们对于抑郁症的误解,可能真的会压垮一个人。”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的高级心理咨询师王国清告诉记者,社会对抑郁症整体认知的提升,对治疗有正向作用。普及抑郁症的知识,消除刻板印象,都能够减少抑郁症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负担与危害。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心理学教授乔纳森·罗滕伯格在他出版的《深渊》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低落情绪在很多时候都是有用的,所以要摆脱它不仅很难,而且未必明智。

乔纳森·罗滕伯格研究认为,低落情绪是人对生命中消极事件的自然反应,就像愉悦情绪是对生命中积极事件的自然反应一样。但是,一旦人们陷入对某些进化目标,包括繁殖、安全、事业的执迷状态时,低落情绪就有可能被劫持,最终导致损伤性的身心症状,也就是抑郁症。

公务员患病人群易被忽视

走进心理测量室的一瞬间,王翼有些吃惊,屋内有10来个人坐在两排电脑前,他们有染着紫色头发的少年,有一脸严肃的青年,还有头发花白的老人。

电脑屏幕上,一道道关于“是与否”的“灵魂拷问”让王翼有些不自在:“我觉得人生是有价值的”“我觉得我被他人需要着”“我觉得一切都很好,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幸”……这些问题都是精神科对抑郁症进行初步诊断的依据之一。

答完道题后,王翼走出了房间。结合红外热成像检查和心理交谈,王翼最终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

“我本以为像我这样的‘怪人’不多,但就在我候诊期间,几个人都被确诊躁郁症和重度抑郁症,他们中有的甚至还是在上学的孩子。”王翼说。

我国像王翼一样的患者究竟有多少?年,医院黄悦勤教授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研究文章称,中国的抑郁症12个月的患病率为3.6%,而终身患病率则达到6.9%,以此估算,我国约有万的抑郁症患者。

这个数据也意味着,每15个人当中,就有1位是抑郁症患者,他们存在于我们周围。

记者注意到,在百度指数中,搜索“抑郁症”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郑州、长沙、武汉。排在首位的北京对“抑郁症”的搜索指数,是第二名上海的近两倍。

这是否意味着,抑郁症的发病和自杀率和患者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有相关性?

西方社会普遍研究认为,抑郁症自杀率与发达程度、城市化水平高度相关。与此同时,在西方,虽然女性的抑郁症患者比男性多,但发达国家的男性自杀率是明显高于女性的。

然而,来自加拿大、在中国研究生活了20年的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MichaelPhillips)研究发现,中国的数据正好与之相反,中国的农村自杀率要明显高于城市,而农村女性的自杀率更是高出男性。

此外,“壹心理”咨询师李强提到,在他近两年接触的患者中,一类群体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抑郁症患者有数千万人,为何就诊率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