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处警宝典涉暴力倾向精神病警情舆情处置规
TUhjnbcbe - 2023/11/15 21:40:00

年6月,北京西城两名公安民警在处置一起涉精神病警情时,被精神病人持刀砍伤。这名精神病人曾先后接受警方救助7次。

年3月,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一精神病患者持刀砍人、袭警,致1名民警和3名群众受伤,民警在鸣枪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依法当场击毙行凶者。

惠州事件发生后,网上舆论割裂为两大阵营,支持者认为开枪击毙合理,反对者抨击警方击毙精神病患者过于残酷。

惠州事件舆情发酵等在涉精神病人处警工作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近年来多地警察都曾因依法击毙、击伤精神病人而陷入舆论漩涡,同时也有不少民警在处置精神病警情中受伤、牺牲。

鉴于暴力精神病人警情、舆情的高发性和危险性,我们把涉暴力倾向精神病人的警情处置列为高危舆情。

操作规程

1.及时处警,准备充分。

(1)按以下次序和优先级配备执法装备:手枪、执法记录仪、对讲机、头盔、防刺服、防割手套、盾牌、伸缩警棍、催泪喷射器、手铐、警用强光手电(夜间)、警用急救包,等。

(2)处警民警在处警过程中尽可能掌握当事人基本情况,评估风险。主要是向报警人了解当事人是否手持凶器、现场环境、围观群众、人员伤亡情况等。

如有条件可请报警人或支援单位提供反应现场情况的照片、视频等,以利于提前筹划处警方案。

(3)确认现场有重大人员伤亡的,应同时拨打派员前往现场。

2.到达现场后,判明现场情况。精神病人正在实施暴力行为的,应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警械、武器等。

3.警力条件和现场情势允许的,应同时迅速封控隔离,撤离围观群众。如果现场环境靠近学校、医院、加油站等地方,应进行外围隔离,增加警戒范围。

4.救助伤员。如果现场有人员伤亡,民警应该在判明轻重缓急的基础上,强化分工合作。如果精神病人已暂停伤人,则应优先救助伤员、疏散群众,同时对精神病人进行情绪安慰。如果精神病人正在实施暴力行为且危害较大,则应第一时间集中优势力量将其制服。

5.如果现场暂无人员伤亡,民警应采取适当方法稳定精神病人情绪,尽力化解暴力倾向。

(1)正面接触的民警要避免刺激当事人,研判精神病人被害妄想等可能存在的情境,对症化解。实践中,不乏有民警以陪同精神病人跳舞、假装驱魔人等方式成功处置的,可供参考。

(2)隔离当事人和围观群众,避免和阻止现场群众与当事人争执。

(3)通知当事人的亲友,尽量在其信任亲友的帮助下开展对话。

(4)在对精神病人进行情绪化解时,警员要在准确评估自身身体条件如灵敏程度、奔跑速度等的基础上,选定合适距离、站位,做好精神病人突然狂躁实施袭警行为时的躲避准备。

持枪戒备的,与持有凶器的精神病人要保持至少7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5)在对精神病人进行情绪化解时,在有队友支援的情况下,支援队友要做好警械、武器使用准备,在精神病人突然狂躁实施袭警等危险行为时,要果断制服。

6.对暴力倾向无法化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应优先控制其暴力行为,然后才是保护性约束。

(1)在对当事人进行约束时,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当事人接触到警察的配枪。

(2)在对当事人进行约束、使用警械、武器的时候,注意通过执法记录仪保存证据。

7.对正在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或者暴力抗拒、阻碍民警依法履行职责,暴力袭击民警威胁民警生命安全的,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8.对被制服的精神病人,危害不大的,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并在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

对危害较大,涉嫌构成违法犯罪但无法确定是否为精神病人的,可先行送至指定单位、场所进行保护性约束,同时申请精神病鉴定,鉴定结果出具后决定是否强制治疗或按正常案件办理。

9.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按规定提取封存执法记录仪视频;处警结果需要制作法律文书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10、对于因正在实施暴力犯罪等被依法击伤、击毙的,舆情部门要及时主动发布有关情况,讲明案件基本情况、击毙(击伤)的理由和依据,争取公众理解支持,防止引发负面舆情。

注意事项

1.暴力精神病人现场攻击性、突发性强、攻击对象盲目;其精神状态跳跃性强,警察很难预测他的下一步行动,现场处置必须配备优势防护装备、警力、选好安全距离。

2.鸣枪示警可能刺激到精神病人而引发更强烈反弹,符合条件的应直接武力控制。

3.全程开启执法记录仪,如患者属于无暴力倾向类,迅速采取安全措施有效控制,及时进行人身安全检查、采取适度约束措施。

4.持械精神病患者,应根据现场不同的情况采取处置措施,如所处位置相对偏僻、人员不多、警力不足的情况下,可采取战术拖延待援。

5.对持有凶器的精神病人,决定制服时应优先使用防爆钢叉、抓捕网或手枪等武器制服,不宜使用催泪喷射器制服。

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依据一:

对于以下现场执法活动,公安机关应当进行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

(一)接受群众报警或者指令后处警;《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第4条第1项。

依据二: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需要送往指定的单位、场所加以监护的,应当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并及时通知其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14条)

依据三:

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条)

依据四:

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条第3款)

依据五: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7项)

依据六: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条例》第9条第1款第6、13项和第2款)

涉精神病舆情风险防范应对

由处置精神病类警情引发的网络舆情,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种是由警察对精神病人采取依法控制措施时,对精神病人实施的击伤、击毙行为引发家属或不知情网民的逆向炒作。

此类情况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年1月,江西邬某间歇性精神病复发,家人强行送医未果后报警。

警察处警时,鸣枪示警的子弹打到地面砖头反弹误伤拿弯刀对抗民警的邬某,致其死亡。

该起事件曝光后,引发舆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处警宝典涉暴力倾向精神病警情舆情处置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