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内蒙古赤峰市一个母亲退休在家,父亲在信用社上班,养着两个男孩的普通家庭,说普通可能都算不上,由于其中一个男孩王某十分有出息,学的是医学,学费不低,所以家中经济周转还比较困难,但王某在本科医院工作,实现了心中的梦想,没有比这个更让全家人高兴的。
再说到李某南,他出生于年的内蒙古古伦贝尔,父亲在服刑,母亲下落不明,他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也是个困难的孩子,但实质上王某比他大上不少,接受的教育程度不一样,思想的高度,和眼光放的位置当然也不一样,说这个倒不是说这两人谁比不上谁,只是说他们原本不存在拥有交集的情况。
但是,偏偏在某一刻,王某变成医生的时候,李某南成为了患者,他们拥有了一个相互依存而摩擦不断的身份,那一刻就是在年的时候发生的,彼时王某在哈尔滨医院,9月李某南腿疼,他爷爷就带着他到了哈尔滨医院挂骨外科,接待医生是祁全。
这里一切都很正常,只是祁全看完他的片子后,让他去挂了风湿免疫科,这次接待他的是张志毅,结果张志毅说和风湿没关系,他爷爷又带着李某南回到了骨科,这一次祁全给李某南打了封闭针,但是他的情况并没有变好,年4月李某南爷爷又带着他到了哈尔滨医院,这一次张志毅确诊其为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要注射克类,虽然价格很高,但只要能好,李某南的爷爷奶奶也就不在乎那么多了,却没想到一波三折,同年5月住院打第二次类克的李某南高烧了8天,最高体温甚至有41℃,整个人都烧得迷糊了,这时候医生又查出来他有肺结核,要他先治好肺结核再说强直性脊柱炎的事情。
这本来是正常的一次诊断,可从这一刻开始李某南的心态就不一样了,疼痛难忍的他,心中渐渐腾起了怒火,他死医院治疗肺结核,但李某南的肺结核并没有好,没有得到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已经更加严重,年3月李某南回到哈尔滨医院,要求医生给他打克类,但给出的答案是不行。
这个不行当然是因为他的肺结核还没好,医生要求他再休息3个月,当时先听到这些话的并不是李某南,而是他爷爷,他爷爷出来后,将情况知会了李某南一句,李某南当时神情很正常,但事实上那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李某南在为病情奔波的过程中,愤怒达到了临界值,他趁爷爷休息期间,去外面买了一把水果刀揣在兜里。
他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或许是这次生病负责他病情的医生比较多,在他眼里变成了一个白色的符号,他就想着“捅人”“风湿免疫科”“穿白衣服的”,然后就回到了哈尔滨医院,冲进了办公室,直接将手中的刀对准了背对着他的王某,还有三名医生,其中王某的伤最严重,抢救无效后死亡。
王某的人生和李某南人生之交汇,不过就这短短的几十分钟,但这之后原本收到了博士录取通知书的王某,再也没能去报道,李某南也彻底将一家人拖垮,甚至步了父亲的后尘,让那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成为一辈子的烙印,因为毫无疑问,李某南这是“故意杀人”,还是情节严重的犯故意杀人罪。
根据《刑法》,杀害特定对象,造成社会强烈震动、影响恶劣的杀人,是情节严重的犯故意杀人罪,当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李某南怎么看都难逃一死,可前面说到了李某南年出生,他掏出这把水果刀的时候是年,刚好不满18岁,算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所以一般来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都是不适用死刑的,李某南因此并未被判死刑,而是被判无期徒刑,期间他还一直认为医生存在误诊,以此作为他上诉的理由,最终被驳。
但这并不是最让人不寒而栗的部分,在李某南杀死王某的事件背后,许多人并没有表现出对医闹关系升级成刑事案件的担忧,反而得出了“鞭炮响起来!小酒喝起来!音乐开起来!”的结论,认为这是一场值得庆祝的事情,这里体现出了部分人对医患摩擦的纵容,这才是更让人警惕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