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斯坦福大学1973年的实验8个正常人参与
TUhjnbcbe - 2023/9/7 22:02:0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的罗森汉恩教授,从名正常人中,选了8个正常人并让他们加入精神病院,做了一场长达4年的实验。实验目的是,测试大学教材中有关“精神分析”理论,是否真能有效而准确地指导临床实践。这8个人在精神病院的任务,就是观察与记录。

4年后,在律师协助下,这8人出院了。

8个人入院前的职业分别是:研究生、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精神病学家、画家和家庭主妇。这8人中,有7个人在出院时的病历记录为:精神分裂,且其中一人还被诊断患有躁郁症。

将7个人的在院记录整理后,罗森汉恩教授将他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此后又发表了《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一文,医院精神病诊断标准的有效性。

罗汉森在论文中做出一个结论:“医院诊断为反常,那么这个人的所有行为和特征都将被贴上相应标签。”

论文发表后,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是这样的:

“本能脑和情绪脑,往往跟现代社会是脱节的。这是因为,它们的发育状态认为自身还处在原始社会……而在现实社会中,约1万年前人类就进入了农业社会;约年前,人类已进入工业社会;约50年前,人类开始快速进入信息社会。”“这些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对于古老的,未能全部发育完成的本能脑和情绪脑来说,快得就像一瞬间发生的事,它们至今都还没能反应过来……进化规律并没有来得及将人类完全改造过来,本能脑和情绪脑在远古社会颇具生存优势的那些天性,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反而变成了我们的阻碍。”

对于年的世界来说,人对自身的认知能力与研究成果,远不及当前。因此,罗森汉恩的结论让科学界耳目一新,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显然,因为罗森汉恩的这项实验,人们意识到,社会生活中诸如如贴标签或被定义、戴有色眼镜看人等认知谬误如此明显,但长久以来,我们都对此习以为常。

不得不说,人对自身的了解,一如对宇宙万物的了解一样,非常有限。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80%来自人们的认知缺陷与误区。

认知缺陷

人做出判断与选择,依靠的往往是自身知识结构层级,以及过往经验。

对于大脑来说,能偷懒就偷懒是进化过程中未能避免的缺陷。正是这一缺陷,使得人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判断。这种短时判断过程,既符合大脑能量最少消耗原则,也符合生物进化需求。

正是这种生物进化需求,让我们的判断与抉择浅表化,且容易受外界因素的诱惑与欺瞒,人云亦云。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存在认知误区,表现在日常做事完全凭直觉,不讲逻辑,依靠经验等等。

所以久而久之,人们就形成自以为了解的偏执认知模式,个人世界也变得越来越狭隘封闭。具体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人会变得喜欢嘲讽或否定一切,紧接着能力就会随时间推移不升反降。

认知误区

为什么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会有误区?诱惑性认知误区、权威性认知误区、信息认知误区是如何产生的呢?

(1)诱惑性认知误区

诱惑性认知误区分为相似性和接触性两类。

当人们想到杀人时,音乐是激烈而诡谲的;当我们想到海岸椰子树沙滩时,我们想要播放的音乐是平和舒缓的;如果人们在玩掷骰子游戏,那么想要大点数的人,就会用力抛掷骰子;想要小点数的人,就会轻轻抛掷骰子。

但实际上,谋杀案发生时、海岸边还是骰子的大小点数,都与音乐的柔和度或抛掷骰子的力度大小,毫无关联。

这些想象力和行为只是自己脑海中建立的,与此相关的相似性认知有关。

中央空调一般都是总控,无法调节温度。但是总有人觉得热,有人觉得冷。

工程师想了个办法,他给每个楼道都安装上一个温度控制开关,让每个人都可以去自由调节温度。但事实上,这个所谓的温控开关,跟空调温度系统控制,一点关联都没有。然而,大楼里的每一个人都满意了。

同样的道理还有,当我们坐电梯时,都会习惯性地去按关门按钮,认为这样就会快一点。其实没有用——那个开关,跟电梯控制门的系统,完全是两回事。开关根本就控制不了关门的速度。

另外,为什么人们不爱看政府公文?里面全都是大道理、长篇论述,而且动辄各种理论、政策、逻辑。普通人直接选择忽略:谁没事干去看那个,绕来绕去,头疼!

事实上,这正是它的目的。

它就是要这么让普通人头疼,让你看不懂。然后,要用的时候必须依靠政府工作人员来解释说明。但是很多事情,人的因素一参与进来,就不客观而且偏主观了。

你会被人的主观因素带到沟里,但那得怨你自己:为啥不看或看不懂白纸黑字的规定?为何依赖人为解释说明?所以,长篇大论的公文,一早就格式化掉很多不爱动脑筋、阅读能力有限的人。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认识,但实际上都应存疑。想要清醒做事的人,一定要跳出别人设计好的框架去想问题。

(2)权威性认知误区

这个很简单,人都有权威崇拜心理,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权威性认知误区。比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原理概括起来只有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意思就是:谁最适应环境,谁就能存活下来。

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越后演化出来的物种,就越适应环境才对。

但是回顾地球将近38亿年的生物演化史,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最早的单细胞(细菌),它可没有灭绝到今天还存在。但是爬行动物类似于恐龙,只活了1.6亿年,就在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灾难给灭绝了;此外,一些哺乳动物,除了人类之外,99%也都灭绝了。

这样一看,权威的话似乎也不那么全对。所以,对事对人保持怀疑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TheEnd-作者

汤米编辑

一粒米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ehaviourresearchandtherapy》[1]TostH,KolachanaB,HakimiS,LemaitreH,VerchinskiBA,MattayVS,etal.A

1
查看完整版本: 斯坦福大学1973年的实验8个正常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