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人一听自己的情况需要去看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就开始逃避,认为自己精神没问题,又不是精神病,为什么要去做心理咨询?其实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在国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是家庭有条件的,都会配备自己的专属心理咨询师。
而这件事情在我们国内却是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甚至很多人会对心理咨询有偏见,并且不愿承认自己或者亲属是有心理问题的,认为看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就是精神有问题,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
所以他们宁愿忍受着心理精神上的折磨,甚至夜不能寐,严重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愿意寻求专业的帮助。这种对心理问题的“病耻感”是源于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不足造成的。
对于心理问题和精神病的区分,我们常常会走入三个误区
1.心理问题=精神病
通过对很多来访者咨询前的了解,他们往往会担心自己的抑郁、焦虑情绪最后会发展为精神分裂,这是最典型的认知误区,因为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是截然不同的。
心理问题就像是普通感冒一样普遍,我们可以称作“心理感冒”。我们每个人都避免不了感冒,这是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现象,心理问题也是同样的。比如情绪问题中的焦虑、抑郁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
我们可能会在某一瞬间,因为担心将来会发生的某件事情而感到慌张、不安;又或者因为和家人或者朋友吵架而情绪低落,对于做一些事情的兴趣减少,这都是很正常的情绪表现,并不是有这样的情绪就是焦虑症、抑郁症了。
再比如,遇到婚姻、情感问题的困扰,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都和现实有关,并且这样的情绪自己是可以感知到的。而精神分裂是感知不到自己是不舒服的,虽然他们也可能会有抑郁,但他们产生这种情绪大部分是源于荒谬的妄想。
2.不接纳负面情绪
有很多厌学孩子的家长在咨询前的沟通中会把孩子的抑郁、自残等状况说得轻描淡写,感觉孩子那样做只是为了逃避上学,只是装作病态的样子来威胁家长妥协。家长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确实是病了,即使孩子已经自残或自伤过很多次,也只是认为孩子在和自己开玩笑。
所以当孩子有这种行为出现时,家长就会先做出妥协,然后过一段时间还是会再逼着孩子上学,不会第一时间去寻找任何专业的帮助来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直到发生了不可挽回的事情才开始后悔。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事情导致自己产生负面情绪,比如在考试失败或被分手、失恋后会产生挫败感;在和别人吵架或被误解后会产生愤怒情绪;在没人理解自己、孤独落寞的时候会产生抑郁情绪。
这些正常的情绪反应再出现时,如果能及时得到处理,能找到适当的方式去解决,就能让个体顺利的发展;若不能及时且正确地加以处理,则会持续的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
3.拒绝心理咨询
有些来访者在第一次初诊之后,就认为心理咨询没有多大的用处,无非是找人聊聊天、倾诉一下、做做思想工作、讲讲道理,而忽视了心理问题是必须要进行心理治疗的。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门有着严谨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的学科,心理咨询与做思想工作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守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识。
而心理咨询是运用专门的心理学理论与咨询技巧,找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予以咨询与治疗。咨询师会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会对来访者批评说教。
要想克服“病耻感”,只要我们了解心理问题的普遍性,正确去看待负面情绪所导致的心理问题,积极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就可以打消顾虑。要知道,如果一个人能够积极主动地去看心理医生或者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不仅不代表脆弱,相反,意味着他在积极地面对问题,并且已经勇敢而有力地走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