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皮肤科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03/8810613.html“缺爱”这个词其实很抽象。但这种缺乏却给当事人带来一种很深的无助感,他们总是想去抓住些什么,来拯救自己,来证明自己。
《芳华》中的何小萍就是这样一个缺爱的人,从小的经历让她受尽坎坷,随着母亲改嫁,身边的人没有人愿意真心地对她好,就连母亲也不敢对她好。
在这样环境成长起来的何小萍,遇到了刘峰,对方只给了她一丝温暖,但这一丝温暖就足以让她义无反顾。
也许这丝温暖,在别人的眼里看来是很平常的帮助,但幻化在何小萍的眼中便不同了。从没有人这样关心过她,何小萍在那一丝温暖中沦陷了。
最终当刘峰大病时,何小萍把他接到身边,日日照料。两个人虽然没有结婚,但互相依靠着过着平静的日子,温柔的时光。
何小萍的缺爱,让她在得到荣誉,成为英雄之后,甚至成为了精神病。虽然三年后治愈了,但这与她悲催的童年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何小萍的案例有着独特性,也有着普遍性。缺爱的人,往往有以下三个特征。
敏感多疑,自我否定
女性天生敏感,但这种敏感却与“缺爱”所造成的敏感度不同,内心缺爱的人面对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钻牛角尖。
即使别人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他也会思考很久。如果和这种类型的人成为伴侣,这种过度的敏感会使人不堪重负。
同时,由于缺乏自信,他们时常会习惯于自我否定,这导致他的抗打击能力特别弱。甚至有些缺爱的人会将这份挫败感,转化为一种攻击性。
他们迷茫,没有正确的方向,即使是很小的问题,也会被无限放大成为心里反复斟酌,升级为不可磨灭的阴影。
和这样的人相处,你需要尽全力让对方看见你的关心和爱,把他们从自我构建的幻想世界中拉出来。
否则,永远要在被猜忌和解释、证明自己的死循环中度日。
隐藏自己,讨好脆弱
心理学上有一种回避型人格,他们不愿意与人过多的交往,即使和别人交往,也会刻意的隐藏自己,这是一种低自我的状态。
而一旦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情之后,缺爱者会转变为刻意的讨好,他们会挖空心思迎合对方,甚至不敢展示出真实的自己。
在缺爱者的世界里:因为迫切,所以卑微;因为渴望,所以讨好。
他们过于害怕失去,所以会不自觉地害怕分离。于是便会习惯性地、不断的索取关心,来证明这份感情。
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糟糕的、真实的自己,本质上是为了重新找回那种无条件被接纳与信任的感觉。
而缺爱者拒绝自己表露出真我,除了怕失去,还有信任的缺失和心态的脆弱。
易被感动,飞蛾扑火
缺爱的人大多缺乏主见,依赖性比较强。长期的情感匮乏,会导致一个人特别渴望得到温暖,甚至会贸然地因为一刹那间的感动,开始一段感情。
哪怕自己不了解对方,哪怕已隐约有些不好的预感,哪怕在这段感情中已经感受到痛苦了,她都拒绝相信,不愿离开。
与之相反的,有一些人要把自己的脆弱隐藏起来,他们把自己刻意伪装成一个带刺的刺猬,外表与内心的反差极大,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空虚无助。
被爱包裹的人,他们的情绪往往是饱满的,生活是充实的,性格也是较少有缺陷的,而长期缺爱的人恰恰相反。
所以即使现实已然把他们鞭策得伤痕累累,但他们依旧想要以别人的爱,来证明自己。不惜行为过激,飞蛾扑火。
克里斯托弗在《亲密关系》中写道:我们要求别人来爱我们,就是在否定自己心中有足够的爱。
一个缺乏爱的生存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是充满危机的。这容易形成一个负面的思考模式,成为今后的生活障碍。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应该具备一定的爱的能力,懂得陪伴、接纳、信任自己所爱的人。
但如果在童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或是受过感情的创伤,很多人就会失去了这种能力,甚至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
往往与这样的人相处的时候,我们就要多加包容,允许他有一些自己的小个性,小情绪。帮其不断的疏导,直至对方有能力去接纳真实的自己。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