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某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来到湖北寺院剃度出家。
随着三千发丝的落下,她的心渐入平静。
回想起1年前所发生的一切,让她的内心由当初的绝望到现在的祥和。
那时的她,只因30万,被亲生母亲和哥哥两次送进精神病院,历经3个月的折磨。
对于她来说,这不仅是亲情的摧残,更是对人性的一种考验。
然而,她的母亲却说:“因为我爱你,才选择这样做的”。
一个说,为了30万,一个说是因为爱她,当时的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幸福的背后是不幸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最幸运的人很可能成为最不幸的人”。
这句话用在邹宜均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对于她来说,自小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
一家6口人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由于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再加上她听话、懂事,不仅受到父母的疼爱(尤其是父亲对她更加宠爱),而且哥哥姐姐也是对她照顾有加。
可想而知,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自然是幸福无比的。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邹宜均也慢慢地长大成人,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华南师范大学,俨然成为了家里的骄傲。
看似她从小过着快乐的生活,仿佛成为了最幸运的人,可是,在幸福的背后,却是不幸的悲哀。
原来,她的父母虽然疼爱他们,可是他们对4个孩子管教甚严,在他们的字典里,只有4个字:听话、乖巧。
正是奉行这四字真言,从小他们就要听父母的安排,所以,他们从一出生,父母就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
而他们能做的,就是听话,如果不听,父母就会教育他们,以至于大姐当初在谈恋爱时,被父母强制分手。
而二哥呢?当初填报志愿时,明明想去外边学习,可偏偏被父母留在了深圳学习。
至于邹宜均,本来有个疼爱她的男朋友,正是因为父母不同意,最后无奈放弃,接受父母所安排的相亲。
对于父母而言,他们是爱自己孩子的,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好,而他们能做的,就是按照父母的安排去生活就好了。
30万,不幸的经历
虽然,他们已经长大,可是父母还是插手他们的一切事情,对于他们而言,也没有过多地说些什么。
可是,到了年,邹宜均的父亲病重,为了好好地照顾父亲,她放下了身边的一切,尽心尽力地在病床去照顾父亲。
在父亲弥留之际,看到自己疼爱的女儿,如今已经26岁了,还没有成家,想到不久就要离去,看不到女儿结婚的那天,不由得流下了老泪,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憾事。
而作为女儿的邹宜均,知道父亲的心事,不想让他留下遗憾,便提出了和刚相亲不久的男朋友结婚。
父亲知道后,内心十分开心,便送给了女儿一套价值万的房子,作为她的嫁妆,希望她以后能够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在邹宜均婚后十多天,父亲便了无牵挂地离开,可是对于她来说,看着至亲之人离去,内心伤心不已。
而当时她的老公呢?知道她伤心,非但没有给她安慰,反而两人还因为小事起矛盾,让两人感到此生有缘无分。
由于两人之前没有认识多久,也没有过多了解,就匆匆地结婚,现在两人感到生活无法继续,于是47天的婚姻就这样结束了,他们便协议离婚,为此邹宜均得到了30万的赔偿。
面对父亲和老公的离去,邹宜均可谓是内心痛苦不已,本想着亲人会安慰她,给她内心带来温暖。
可是,想象永远是美好的,亲人没有给她安慰,反而母亲和哥哥却要她交出这30万元,说之前父亲把房子给她都没有说什么,现在这30万,必须给他们。
邹宜均自然不会答应,由此便开始了她不幸的一场人生经历。
30万,让她两次进入精神病院
母亲和哥哥看到她不愿交出30万,便心生一记。
在年10月21日,到了父亲离世的一周年,他们一家人约好前去祭扫,而邹宜均坐在了哥哥的车里。
想起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场景,她不由得潸然泪下,如今已是天各一方,感叹到人生的无常。
可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不幸也在慢慢向她靠近。
当车行驶到半路时,便来了几个人不由分说的,把她带走,此时的她感到莫名其妙。
当她醒来时,经过了解,才知道自己来医院(精神病院),而更让她想不到的是,竟然是自己的母亲和哥哥把她送进来的。
她当时一下子懵了,自己明明是正常女子,为何来到了精神病院。
此时的她想到沟通,可是没有人相信她,而她更是无法出去,可谓是受到了限制,面对这一情况,她曾试图反抗,可是等来的却是折磨。
后来,她也渐渐地明白,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于是她一直在等待机会,最后,她通过一位老太太,联系了自己的律师。
随后,得以重获自由,面对亲人的无情,她也没有多说什么,认为他们只是一时糊涂,选择了原谅。
可是,她的理解和宽容,让亲人变本加厉,再次把她送进了中山的一家精神病院,让她一下子精神崩溃。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亲人这么无情,只是因为这30万吗?难道钱比亲情还重要吗?让她看到了这自私、自利的脆弱人性。
由于,亲人对她24小时看护,不接受任何人来探望,让她失去了自由,可是她不愿放弃,在历经3个月的折磨后,在黄雪涛律师的帮助下,她得以出来。
出来后,她回想起短短的半年时间,竟然被亲人两次送进精神病院,心里感到失望,便把亲人告上法庭。
可是,母亲却说“因为我爱你,所以才两次把你送进精神病院”,毕竟当时的邹宜均先失去父母,又失去了老公,面对这种打击,她的精神出现问题,所以才这样做,只是为了她好。
而邹宜均认为,这只是母亲和哥哥的借口,如果为她好,为何在送她进精神病院时,就把她的23万转移走,而且还不让她给朋友接触……
直到此时,他们还不知悔改,一味地去狡辩,让邹宜均看到了他们的贪婪和无情,内心更是痛苦不已。
随后,她不愿过着这种生活,便来到了湖北的寺院,在此度过余生,更是放弃了对母亲和哥哥的诉状,对于她来说,放过他们,就是放过自己,这样自己的内心也会快乐的。
其实,邹宜均是不幸的,从小自己的一切都被父母安排好了,而且为了30万,让她看到了脆弱的亲情,这正是她的不幸啊。
同时,她也是幸运的,面对不幸的开始和结束,她能够做到无欲无求,真正的从内心放下,这也许正是她人生最好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