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小言如果我们有一件事需要教给孩子,并令他们终身受益,这件事一定是阅读。但谈起孩子的阅读,许多家长都愁容满面,用尽各种方法,孩子的阅读依然有问题:孩子对读书就是没兴趣,不爱读;孩子只对一类书感兴趣,其他的都不看;孩子阅读速度太慢,对内容理解程度很低;......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一孩子为何不爱阅读孩子不喜欢阅读,理由千差万别,但最有可能的原因,也许在家长身上。如果家长引导孩子阅读的方法不当,可能会直接毁掉孩子的阅读兴趣。
家长选书不考虑孩子兴趣
许多父母在给孩子挑选书籍的时候,往往只根据口碑来选择,忽略了每个孩子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去图书馆,看到孩子拿的书觉得幼稚或不好,就把这些书都放回去,期望他选择一些难度更高或更有深度的书。但孩子可能还读不懂那些“口碑好书”,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再看书了。
家中没有读书氛围
许多父母认为看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需要买几本书给孩子,他就应该乖乖看书。实际上,父母应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不能在孩子看书的时候,我们在旁边刷手机。
用读书取代其他娱乐活动
有时候,孩子正在看动画,或者玩玩具,家长却认为孩子该读书了,跟孩子说:「来,妈妈现在给你讲个故事吧」或者「别玩了,该读书了」。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把读书和「打断游戏」的体验联结起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厌恶读书。
拒绝孩子的共读请求
当孩子认识一些字后,再让妈妈给读故事,我们就会说:「你已经认识许多字了,要自己读了」。但是识字和理解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做亲子共读的时候,孩子不懂可以发问,并且还能一起交流故事内容,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阶段还是可以共读的。另外,现在网上有很多读故事的语音,这个也不能完全替代亲子共读,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听,不要放他一个人自己听。
把阅读当任务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每读一本书,都能看到阅读效果的提升,就要求孩子写读后感、摘抄好词好句。阅读是个长期日积月累和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严格控制孩子的阅读过程,注定是不能长久的。世界著名语言学家StphnD.Krashn在《阅读的力量》中提出了“自由自主阅读”的概念,指纯粹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需写读书报告,也不用回答章后的问题。若是不喜欢这本书了,也不必勉强读完它。二如何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了解了上述各种误区,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虽然动画、漫画、游戏和电影是读书的大杀器,但它们也能成为引导孩子兴趣的好帮手。例如,孩子如果喜欢历史方面的影视内容,那就可以给他找一些篇幅较短、内容浅显的相关内容给他试读;孩子喜欢看《名侦探柯南》,就给他找一些《少年侦探团》一类的青少年推理文学来看。
书籍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孩子的书放在他能随时拿到的地方,卧室、床头。外出时可以带上他比较感兴趣的书,代替手机成为碎片时间的消遣,在车上、等餐的时候看。
截断故事,吸引兴趣
希望孩子读某本书的时候,我们要首先阅读一遍,选出其中孩子可能感兴趣的精彩情节,讲一小段给他听。如果他感兴趣,想知道后续发生了什么,就可以引导他自己来读。
创造读书氛围
我们要在家里规划出一小块特定的读书角,平时父母也要少在孩子面前看手机,多让孩子看到大家都在读书的一面。三巩固阅读兴趣
固定阅读时间
认知脑神经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脑并非为阅读而生,没有人是天生喜欢阅读的。阅读习惯需要后天培养,大脑才会出现生理结构的改变,产生专门处理阅读和文字信息的区域。阅读习惯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且不用则退。要形成一个成熟的「阅读脑」,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终生受用。如果小时候没培养起来,长大以后也很难再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孩子刚开始阅读的时候,帮助他养成固定的阅读时间。让阅读变成和睡前洗漱一样雷打不动的固定流程。这项活动可以在晚饭后、睡前、写完作业后等一些标志的时间开始。初期并不要求孩子必须读完多少页或者读多少时间书籍,只要他能在同样的时间开始看书即可。同样地,阅读时间不能占用孩子其他兴趣爱好的时间。也不用要求孩子必须正襟危坐或者大声朗读,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就可以了,即使他喜欢趴着阅读,一会变换个姿势,都不用过度干涉。
引导读书
起初,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发看书的习惯,这时候需要大人的引导。不过,我们不要用命令式的语气跟孩子说「你该看看书了」、「今天是不是还没看书」这类的语言。我们可以委婉地提醒他们:「你昨天看那个故事后来又发生什么了?」、「某某主人公最后怎么样了?」
找到一本“全垒打”书籍
美国学者Trlas认为,只要一次美好的阅读经验,就可以打造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我们可以寻找一个孩子能够反复阅读下去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让他不断进行进阶式阅读。例如,孩子喜欢《西游记》。早期我们可以先给他看《西游记》的连环漫画,年纪稍大一些,把连环画换成注音版文字故事。等理解能力再进一步的时候,再给他换成原版《西游记》。因为这个内容是孩子可以反复阅读也不会腻的内容,不同难度的版本会一直吸引着他的阅读兴趣。需要注意的是,选书时我们尽量避免给孩子阅读各种「世界名著青少年简写版」。这类书籍浓缩原著的情节,并且完全丧失了原著的精髓,孩子读过以后,不仅吸收不到什么知识,还会因为内容平淡,失去阅读原版的兴趣。
增加书籍的深度与广度
当孩子开始有点喜欢阅读,我们可以在孩子爱读题材的基础上,寻找一些同领域的优秀作品进行过渡。如果孩子喜欢看的是普通校园小说,我们就在高质量书籍中找一些校园题材小说给他们;如果孩子喜欢明朝的历史,那就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都给他。对于高质量的书籍,内容重复是没有关系的。例如,同样是两本讲明朝的事情,不同作者的着眼点和观点存在微妙的差异。孩子读完之后,会自发地进行内容比较,发现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很有助于孩子发展辩证思维。四书籍类别拓展说到这点,有很多家长的问题是「我家孩子就爱读科普/只爱读故事,其他类型的书完全不爱看,需不需要引导他其他方面的兴趣呢?」答案是,可以在不妨碍他兴趣的前提下,少量精选一些其他内容的书籍。事实上,除了兴趣和性格因素,不同年龄的孩子会自发被不同内容吸引。小学低年级喜欢童话故事、高年级喜欢玄幻小说和校园文学。单一领域阅读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到了一定年龄他就不再痴迷某一特定类型了。当然,如果能够让孩子接受更多选择,拓展内容,也是很好的。拓展时,我们依然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例如,孩子喜欢看虚构故事,我们可以找一些精彩的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作为故事类书籍的延展。五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我曾看到有人说,「我的孩子阅读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读的很慢,读完也不能理解上下文的意思。」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早期阅读培养孩子一个字一个字指读的习惯,或者过于强调「识字」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对字的重视程度大于内容。书籍中有部分不认识或读错的字,并不会影响孩子的理解,不用在初期强调每个字都要读对。如果在孩子张口朗读的时候发现了孩子的错误,我们可以用正确的读音给他重新阅读一遍故事给他听,不必刻意纠正孩子的错误。六小结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期待孩子们在阅读的滋养下越来越好。
END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