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精神病学的初期,包括接受专科医师培训期间,备有一两部像《沈渔邨精神病学》这样内容全面系统的专业工具书,经常复读,勤于思考,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扎实专业知识,无疑在终身职业生涯中获益。
来源|界哥书店
在国内精神病学领域,最权威的著作无疑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病学》一书。一般来说,能出到第三版的专业书籍即可被称为“传世之作”,而《精神病学》第六版即将于今年四月问世,足见其崇高地位及影响力。
可以说,目前国内精神医学界的中青年专家,几乎都是学习沈渔邨院士主编的《精神病学》成长起来的。为纪念中国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开拓者之一的沈渔邨院士的工作,第六版《精神病学》更名为《沈渔邨精神病学》。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的编委会成员阵容强大,我国当前精神病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悉数加入。医学界记者采访了本书医院院长陆林院士,医院精神科张卫华教授,请他们为读者介绍《沈渔邨精神病学》最新版的精彩亮点。
图书实物
“本书是专业人员的大型工具书,也是普通大众了解精神病学的良好读物。”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共三十六章,根据每章的内容,大致可以区分如下:
目录
一、基础篇,包括精神病学史、神经基础、神经生化基础、神经解剖基础、遗传基础、认知基础、心理学基础、流行病学基础、文化、应激和精神病学。
二、临床技能篇,包括精神病理学、病史采集、精神检查、辅助检查、心理测量以及诊断和分析思路。
三、临床疾病篇,以DSM-5的疾病分类为基本框架,详细描述每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预后康复等内容,这一篇可以说是全书的核心内容。
四、治疗篇,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治疗、护理、社区康复等内容。
五、精神科实践中其他相关领域,包括司法精神病学概论、心身医学概论、医院的管理以及精神障碍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学概论。
本书作为精神病学的专著,内容全面、体系完整,以各类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评估及治疗康复等为核心,同时涵盖了与精神病学密切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因此是精神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精神病学、神经科学等专业人员的大型工具书,是医学生及其他需要解释精神科培训人员的专业用书。
同时,由于全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也是患者乃至普通大众了解精神病学的良好读物。
“编委中既有建树卓越的科学院院士、资深专家,更有年富力强、学术活跃的中青年学者。”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作者近名,占主体的是全国精神卫生知名机构的精神科医师和研究者,还有神经科学、遗传学、生物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者。
他们中既有建树卓越的科学院院士、资深专家,更有年富力强、学术活跃的中青年学者,作者群在全国的地域分布、专业背景、资历层次等方面有很高的代表性。语言风格既严谨客观,又在通俗易懂上深下功夫,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编委名单
顾问:沈渔邨、杨德森、张明圆、王祖?、李从培、张继志、崔玉华、周东丰
主编:陆林
副主编(姓名拼音排序):方贻儒、江开达、李涛、李凌江、马辛、施慎逊、唐向东、杨甫德、于欣、张岱、赵靖平
编委(姓名拼音排序):丛中、董问天、方方、郭延庆、郝伟、胡建、黄悦勤、季建林、孔庆梅、李荔、李雪霓、栗克清、刘靖、刘铁榜、马弘、马莉、马宁、宁玉萍、钱铭怡、胜利、时杰、施琪嘉、舒良、司天梅、孙洪强、谭云龙、唐登华、唐宏宇、王刚、王高华、王华丽、王希林、王向群、王学义、王玉凤、谢斌、许毅、闫俊、姚贵忠、岳伟华、张宁、张伟、张亚林、赵敏、赵旭东
“第六版是改变幅度最大的一版。”
陆林院士认为:“总体上,自沈渔邨院士主编的《精神病学》年第一版出版,从比较每一版与前一版内容变化这个角度来看,这一版应该是改变幅度最大的一版。”
近年来,精神病学领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一,是“心身医学”、“睡眠医学”等学术领域有很大发展,这两个领域都与精神病学紧密相关。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一些理论、理念和技术等在临床实践中更加得到重视,加上全社会对精神卫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