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精神卫生得以新生。各类精神科进修班重新启动,年秋,由中央卫生部委托北京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举办为期一年的全国精神病学师资进修班开学了。这次进修班面向全国招收七名学员,进行了严格的入学考试,我有幸进入。当时精神卫生研究所设在北医三院内,是一座四层楼的建筑,设门诊、研究室、及男女病房,床位约张。我们七位进修医生借住在医学院学生宿舍3号楼底楼的一间仅16平米的房间,相邻的大学生宿舍放四张双层床,而我们又在靠门左侧横向加挤了一张单层旧床,这样有二个空的上层堆放书籍行李,室内中央还放了二张旧的写字台,剩下空间十分狭小,进出都要侧身而过。
尽管工作和学习环境颇为简陋,但大家都很珍惜这次进修学习的机会,因为这七人大多为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毕业的本科生,我们那一代强调又红又专,工作又都在基层,知识空泛是硬伤,很想借此丰富自己,七人中我年龄最小,其他六位如黑龙江虞迅逸、大庆姜松九、吉林金喆九、湖南高至胜、四川叶春生、广东卢秀华都是我的学长,已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大家互相学习,关系十分融洽。
当时办班之初,曾定名为“精神病学高级师资班”,但实际上北医精研所文革受冲击很大,不少教授权威被打倒或下放西北。一切在“大病初愈”之中,上课不多,七名同学分散在门诊和病区轮转,与一般“临床进修”基本相同,但带教老师特别热情认真,尽量把专业知识毫无保留的教授给我们,十分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健康,给我们温暖。
沈渔邨教授除担任北医精研所所长以外,还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精神医学的唯一中国代表,又是全国神经精神科学会的负责人之一,她肩负重任,努力与国际精神病学界加强交流,作出不懈努力。虽然当时北医精研所条件并不好,但她牵头组织了多次影响深远的精神病学讲习班、交流会。这是我国精神医学“改革开放”的有力举措,对以后我国精神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我们借机学习到不少新的知识。
外宾来北医精研所参观访问讲学逐渐增多,几乎每周有二次中型的讲座、交流。沈渔邨、许友新、王祖昕等老师作翻译、交流,效果很好。除学习国外的先进学术理论外,教授们也把我国精神医学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国外学者,起到了相互交流了解的共鸣作用。
有一次,讲习班规模比较大,时间比较长,英、美、法、德来了七、八位专家,介绍国外精神研究进展,包括生化、遗传、诊断分类、临床治疗、流行病范围广泛,医院来了50多位听课代表,这时北医精研所翻译不够,又向全国邀请了五位当时的“精英”,如四川刘协和、云南万文鹏、上海徐韬源、江苏严善明、哈尔滨赵亚忠等教授来做翻译,再加上北医许又新,共六人组成翻译组。这六位教授在国内已很是知名,我们都读过他们不少论文和专著,但近距离接触这是第一次。他们虽然都博学多才,但对人十分友好,平易近人,那时他们大概年龄在50多岁左右,身体和精神都很好,显得非常年轻,充满活力。
当时北医精研所条件很困难,这几位专家就住在我们宿舍旁边的“招待所”内,而且一日三餐都和我们一样用饭菜票和同学一起排队打饭。记得有一次早餐,我们一起排队,窗口很小,早上只有玉米面粥和白馒头、咸菜。徐韬源老师未拿稳,滚烫的玉米面粥都打泼在自己脸和脖颈处,导致面部严重烫伤,大家都帮着“抢救”,陪徐教授回招待所更衣洗脸并将衣服洗净谅哂,医院治疗,因为那天徐教授脸部被严重烫伤,无法出席第一节课的翻译临时由刘协和教授顶上……,尽管条件不好,但各位老师都认真准备,使翻译和交流的质量很高,受到国内外代表的高度评价。我们因此也和这五位老师更熟悉了,
讲习班(共六天)结束前一天晚上七位进修医生邀请五位老师到我们宿舍聚餐,他们愉快的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使我们经历了一生中难以忘怀的“晚宴”。大家对这次晚宴十分认真,记得那次总策划是黑龙江的虞迅逸医生(他后来调到浙江),他对每个人进行了分工,除了在食堂、附近食品店采购了不少烤鸡、卤肉外,还买了油炸素鸡、红肠、花生米、油煎包子,金喆九医生还拿出了从家中带来的朝鲜辣白菜,我和高至胜医生自制了糖醋黄瓜和糖番茄,菜摆满了一大桌,姜松久医生负责烟酒,叶春生、卢秀华负责卫生和接送。
晚七时,将五位客人(许又新老师未参加)接到我们拥挤的宿舍里,大家侧身进出,坐在床沿,但气氛十分真挚、热烈。轮流与各位老师碰杯,感谢他们辛勤的工作,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关心教育。不过五位老师中只有万文鹏老师、赵亚忠老师稍能喝一点外,其他几位只能象征性的喝点啤酒,甚至是茶水,老师对我们的诚恳邀请表示感谢,并祝我们学业有成,而我们同学中东北的三位医生都有“海量”,大家边喝边谈,很是畅快,其中万文鹏教授借着酒兴讲了他青年时期的奋斗过程,以及云南精神卫生创业的艰辛,还特别介绍了基诺族精神病的特点,赵亚中教授谈到了大庆三院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发展,刘协和教授讲述了国内外近期发展,严善明教授关心各地对情感性精神病尤其抑郁症的诊断治疗情况,徐韬源教授讲话不多,但我们知道他很博学,要他谈谈上海精神卫生的近况,他也作了解答。
我们一边喝酒,一边交谈,实际变成了老师的一次综合讲座。因为备了不少酒和菜,我们的三位喝酒高手显示了实力,他们一杯接一杯,十分兴奋,其中金喆久医生酒量已过,竟然唱起了朝鲜民歌,并挥动肢体作出了优美舞蹈动作,那时他已是延边精神病院的院长,他一直重复说:“延边很美丽,我们朝鲜族很好客,来吧,到延边来,我们喝酒,跳舞……”,姜松久医生也已过量,拉着赵亚忠老师的手,不停的讲着大庆三院的事,而且总重复说几句话……,“晚宴”一直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才逐渐结束。送走老师后几位“过量”的同学不断的说着胡话,昏昏睡去,我们几位清醒的同学开始收拾碗筷,打扫战场……。
深夜二时睡在上铺的姜松久医生呕吐起来,使下铺的卢秀华医生床铺“遭殃”,我们又起来“战斗”,将姜松久扶到下铺,再一次清扫被褥房间,直至天明……。
三十年过去了,五位老师中万文鹏、赵亚忠老师已离我们而去,刘协和、徐韬源教授仍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贡献余热,成绩卓著,严善明教授在美国定居与儿孙共享天伦、安渡晚年。我们七位同学也都“满头银发”,安度晚年的生活状态,我们看到祖国改革开放、繁荣昌盛、硕果累累,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神速,感概多多。那次“寝室晚宴”依然让我终身难忘。
(该文是十年前完成,近年严善明、刘协和二位老师相继因病辞世不胜悲痛,.2)
医院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医生是一个成就英雄的行业视频来源:搜狐视频
精彩回顾:1、新中国精神医学70年2、“希望他们能早日康复”——探访敬爱的沈渔邨大夫3、苏州精神病院起始时间的探究——读杨延栋先生“医院”所想到的4、我是精神科医师,我骄傲!5、不能忘记的开拓者——嘉约翰医生与广州惠爱医癫院
喜欢,请点亮“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