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凌燕通讯员贝兰摄影:楚天都市报医院,神经外科的“护脑跑团”,是一道抢眼的风景。从科主任李俊到科室的医生们,上班时都必须穿正装衬衫、打着领带,身上的白大褂雪白洁净,熨得服服贴贴。每个人身上都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阳光感。李俊主任带领团队查房不仅形象气质佳,这支团队也技术一流、作风过硬。他们一次次不惧风险,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这是一支精益求精的队伍每天清晨7时,一般人还在上班路上,但该院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们已经聚在一起开始业务学习和讨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每一个患者的术前预案分析、术后回顾总结或针对一些疑难病例查阅文献后的分享。科室的早间学习时间还包括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调查数据、手术演示、技术新知……按李俊要求,这些必须用英文进行。这个科室设有独特的质量控制体系:管床医生每天向全科汇报,新入院病人的初步诊断;对下一步检查的安排;术前评估和预案——是做开刀手术还是做微创手术;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对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管控;术后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对手术效果的评价评分等。“对一个医生而言,术后回顾分析总结犹如围棋复盘,对手术技巧的改进和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对年轻医生的成长尤为如此。”李俊说。医院医院完成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学习,在中国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年,师从我国介入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马廉亭教授和显微神经外科大师朱贤立教授、秦尚振教授、赵洪洋教授。“一名好医生,完善技术能力是第一要素。”李俊说,从读医学院开始,他就给自己定下这个要求。刚工作时,他从不挑肥拣瘦,哪里需要人手他就去哪里帮一把,整个手术室方方面面的工作他都参与过,因此很多大手术时,总有人记得要喊上他,他也由此获得了更多学习机会,得以快速成长。经过多年积累,他在常见、疑难脑血管病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拥有丰富经验,兼具显微神经外科和介入神经外科两项微创外科技术,医术水平在业界有口皆碑。作为神经外科的名医,除了手术技术超群,他还是解读影像的“厉害人”,常有不少患者带着检查的片子慕名前来求诊。现代医疗讲究团队合作,无论是同行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还是不同科室之间的配合,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李俊的团队中,年轻医生们各有所长,有擅长介入手术的,有专攻显微手术和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手术(CEA手术)的,有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也有通晓神经重症和监护的神经内科专家。李俊充分尊重和支持每一名成员的发展,指导每一名医生去制定阶段发展方向,从而带动团队的全面发展。在李俊的邀请下,神经外科泰斗、82岁高龄的马廉亭教授先后5医院交流、会诊,并担任了客座教授,对疑难及复杂脑血管疾病诊治给予长期指导。并就筹建“疑难脑血管病会诊中心”与医院领导深入会谈。医院是“湖北省脑卒中诊疗中心”,李俊表示,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力争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方位、全模式、全时段的高水平诊疗服务。这是一群有温度的医生“医生实质上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面对的每一名患者,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这是李俊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每一名患者同时也是儿子或女儿,是父亲或母亲,是亲友最惦记的人,他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因此,为医者每救回一个人,就相当于挽救了一个家庭,善莫大焉。李俊对患者和其家庭的关切可谓细致入微。查房时,他特别愿意倾听,鼓励患者自己讲出感受,哪怕这会花去很多时间;他有问必答,经常拿起CT片,对着灯光,跟患者和家人细细讲解治疗过程,所用言语深入浅出,避开专业高深的表达;他总会额外跟患者们聊上几句,从小细节上对患者的情况做进一步判断。一名年轻的女患者躺在病床上,用手臂紧紧遮着脸,谁也不理,一开口就连声说要回家。李俊得知,这名女子是头天晚上被助动车撞伤后入院的,于是他告诉她的家人,飞来横祸,人会有一个应激反应,在精神状态恢复期内,尤其需要家人耐心陪伴。然后,他在病床边蹲下来,靠近患者轻声说:“从目前的检查结果看,你没有明显的伤。但是有些伤可能在一时之间表现得不明显,症状晚一点来,所以你还是要观察。你就躺在这里,如果有任何不舒服,不管是头疼还是肚子疼,哪怕就一点点,一定要马上告诉我们,好吗?”女患者终于放松了下来,点了点头。为了服务好患者,李俊特别成立了“红马甲”服务队——专设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只要有人需要帮助,“红马甲”都会主动上前问询、提供帮助。“所谓医疗纠纷的发生,很多时候源于患者的就医体验不好。”李俊说,“红马甲”着重解决患者“无人管”的担心与困扰,真正做到入院、住院、出院全程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效果非常明显,当患者和家属的疑问能及时获得答复、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紧张和压力。”护士长冯娟娟介绍,家属的焦躁情绪也得到了明显缓解,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此外,他们努力打造“双品服务(提升服务品质,打造服务品牌)”,医院的等待、停留时间。凡是外地患者来复查,要尽可能做到“今天来,明天做,后天走”,为患者们提供便利,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这是一个有担当的集体医生是要为患者做治疗决定的那个人,这份职业考验着一个人的知识、技术及医德。查房时,李俊常就现场的实例,跟医生团队包括来学习的规培生们传授治疗经验和心得。“医生必须要结合每一名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做充分的考虑,不必要的手术不要做,不必吃的药不要吃。为医者不要想怎么做自己方便,要多想怎么做对患者更好。”李俊和他的团队,秉承“一切为患者着想”的精神,始终坚持以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解除病痛。“我们制定治疗方案的原则是:不选贵的,只选对的!”李俊表示。一名62岁的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患者,医院。常规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如果拖延治疗,瘤体一旦继续生长随时可能破裂,引发生命危险。李俊主任接诊后,通过和团队成员仔细评估,决定采取微创手术,使用刚刚上市不久的国产密网支架代替常规的进口支架置入,修复血管壁,阻断动脉瘤生长,仅一个支架就省下数万元。患者术后一周即出院,无任何后遗症和并发症,家属特意送来锦旗一幅,上书“待患如亲慈善仁医,尽职尽责楷模团队”。每一台手术,除了需要本科室的成员配合和其他科室的专家支持,还需要相应的设备配置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神经外科的一些疑难或复杂手术,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除了安排有常规的值班医生外,另设有骨干24小时轮流值守在科室,对患者的病情时刻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