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别人取得的成就,是在给自己的无能找理由。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那就是通过质疑别人的价值,达到贬损别人的目的。这些人无需实在的证据,只需要凭借自己的想象,就可以随意质疑任何人。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性质疑别人成就的人,暴露出病态的嫉妒心理。许多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呢?事实上,按照正常人的逻辑来讲的确没有获得好处,可是按照病态心理分析来讲,这些看上去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在他们自己看来都能从中获得某种好处。那么,他们到底能得到什么好处呢?质疑别人带来的“好处”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越是失败的人,越喜欢质疑别人的成功。总是失败的人内心被强大的挫败感笼罩着,个体就会面临强大的压力。想要缓解这种压力,有些人开始试着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很显然,如果能够用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就可以缓解不少心理压力。说到底,他们内心实在无力承受人生重大失败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所以才选择这样一种病态的解决方式。就好像凡是比自己成功的人,都做了什么坏事似的。而自己的失败,全然是因为不愿意做坏事导致的。维持心态上的平衡每个人都有攀比心理,在攀比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心理失衡。当个体发现一个原本跟自己差不多,但是现在取得的成就远在自己之上的人时,就会心理失衡。他们内心无法接受一个比自己成功的人,所以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为了缓解内心的情绪,他们不得不通过一些手段来维持心理平衡。其中,质疑别人就是很好的维持心态平衡的方法,有时候人们也会称之为“酸葡萄心理”。用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解释就是,个体要维持自我的存在,所以会故意扭曲事实。质疑他人的本质,是病态的嫉妒心理病态般地排斥他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成功,本质上就是不喜欢跟人相处。有时候你看到他们很有礼貌的样子,对待身边的人很有亲和力。这是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人,是远不如他们的人。他们能够在这些人身上获得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所以才愿意和他们相处。如果他们身边出现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就暴露出他们的真实面目了。他们就会病态般地排斥他人,说明他们潜意识里不愿意跟别人交往。毫无理由地排斥比自己优秀的人,是典型的病态的嫉妒心理,说明他们无法接受一个比自己优秀的人。病态般的否定他人总是质疑别人的成功,其实是在病态的否定他人的价值。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冲动,那就是维系自己所坚守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这些质疑别人的人,在认知上已经逐渐变得刻板化,极少会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当他们所坚守的价值观并不能创造实在价值的时候,他们就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其中,病态的嫉妒心理是最为常见的。把一个人说的一文不值,目的是维护自己所坚守的价值观。毫无理由的否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在心理学中也称为“精神优越者”。病态的克服自卑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为了克服内心的自卑,有些人采取了一些不成熟的手段。自卑的人会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为了克服这种心理,有些人就会由全否转化为全是。从全盘否定自己到全盘肯定自己,他们的本质其实没什么变化。为了全盘肯定自己,让自己看上去并不比别人差,他们会寻找一些心理补偿。其中,质疑别人就是其中的手段质疑。通过无理由的质疑别人,让他们获得了一些心理补偿。他们也会因此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那么自卑了。因为别人的成功,是因为做了一些“坏事”,自己不愿做这些“坏事”,所以才没那么成功。如何改变嫉妒心理?接纳自我内心对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排斥,其实投射出对自我的不接纳。一个人无法接受自己平庸的、糟糕的一面,就会特别排斥在这方面比自己优秀的人。一个人无论优秀的一面,还是平庸的一面,归根结底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如果只能接受这个,却无法接受那个,就会造成内在矛盾。这种矛盾会持续消耗个体的精力和体力,对心智也是一种摧毁。只有学会接纳自己平庸的一面,才能够逐渐接纳比自己优秀的人。当你接纳了他人之后,也就相当于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找到自己的节奏飞行员不会羡慕医生,科学家也不会羡慕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要追求的价值,没有人可以在所有方面都取得成功。嫉妒心理的产生,有时候是因为找不清自己的节奏造成的。看到别人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内心也想在这方面取得成功。可是由于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所以才会形成彼此之间的差距,这种落差感让个体产生了嫉妒心理。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坚持做自己想要做、擅长做的事情,而不是只关心别人的成功,就会少一些嫉妒心理。总而言之,质疑别人的成功对个体成长没有意义,只有学会认清自己,才能把握好成功的方向。作者:九霄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