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我分析如何进行自我分析解决心理问题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斌读享,今天给大家分享读书是《自我分析》如果我们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不一定要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也可以尝试自己来解决,这种方法就是“自我分析”。我们有必要先交代一下这个学说和学派的发展历程。当一本新书、一个新观点出现,如果挑战某个领域的固有认知挑战得足够强烈,那就可能会由众星捧月,变成众矢之的。这本《自我分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本书出版之前,传统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有精神或心理问题的人们,是没有能力内省和自救的,他们只能走进诊疗室,接受心理分析师的帮助。然而本书的作者却认为,不是这样,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给自己做精神分析,也就是说,既扮演病人的角色,又扮演分析师的角色,用这种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这种不花钱、不出门的治疗方法就是自我分析。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自我分析”的理论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心理学领域守旧派的反对。很快,这位原本在心理学界前途一片大好的作者,被取消了精神分析医师执照,丢掉了工作。然后,作为对命运的抗争,她出版了本专著,用来推广她的自我分析理论。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带我们一起探讨,如何一人分饰两角,既扮演分析师,又扮演病人,进行自我分析。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这种理论被心理学界接纳,作者也成了公认的神经医学权威,还一手创建了美国精神分析促进会。这位作者就是传奇的美国德裔女心理学家卡伦·霍妮,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由于她把自我实现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因此又被看作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除本书外,她的代表作还包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霍妮曾与另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有过一段短暂的恋情。在恋情以失败告终后,她对自己进行了分析。在这本《自我分析》中,作者给出了一位女病人克莱尔的例子。克莱尔的情况和作者本人是如此相像,因此有人怀疑啊,书中的克莱尔就是作者本人,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能从本书中了解到的绝不止是这些八卦,而是卡伦·霍妮提出的处理我们心理问题的一套方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哪些人可以进行自我分析?第二,自我分析的适应症及其特征和类别。第三,如何进行自我分析?第四,在自我分析中如何处理阻抗?第五,在自我分析中会遇到哪些陷阱?第一部分先来看看哪些人可以进行自我分析?精神分析流派的鼻祖弗洛伊德曾经把分析比做手术。尽管心理分析的风险不像手术那样大,但是他仍然认为,对待心理分析,再谨慎都不为过。所以,弗洛伊德全盘否定自我分析(尽管他自己曾经尝试过),在他看来,非专业人士进自我分析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而这就是霍妮不认同弗洛伊德的地方了,她认为,即使不是心理专家,只要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普通人也是可以进行自我分析的。这三个条件分别是:有足够的动力做出改变;熟悉病人在分析中的任务;熟悉分析师在分析中的任务。关于第一个条件,我们可以拿学习来做个类比。学习分两种,一种是自学,一种是他人教导。尽管他人教导在很多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如果压根儿就不想学,他人教得再好,我们也很难有所收获。因此,从本质上讲,自学和他人教导是一样的,靠的都是想要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样的,自我分析和找分析师进行心理分析也没什么不同,靠的都是“想要改变”的内在动力。虽然弗洛伊德不赞成自我分析,但他也曾明确指出,在心理分析中唯一有效的动力还是病人试图摆脱痛苦的愿望。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动力想要摆脱痛苦,那么不管哪种类型的分析,都会以失败告终。因此,有足够的动力做出改变是自我分析的一个前提条件。自我分析的第二个条件是熟悉病人在分析中的任务。我们可能会认为,治病这是医生的任务,但是心理方面的治疗或者辅导,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配合,所以病人也有他的任务。由于在传统的精神分析中,病人对自己要做什么并没有觉知,往往是在分析师的引导下顺其自然地承担起了自己作为病人的任务,因此在自我分析前,我们有必要对我们即将扮演的病人角色有一定的了解。具体来讲,所谓病人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借助自由联想,尽可能诚实地表达自己,也就是说,把出现在你脑海中的所有东西都表达出来,不管这些东西多么琐碎、不相干、令人尴尬和羞耻;第二,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无意识动力以及它们对生活的影响;第三,改变自己身上那些干扰自身最佳发展的因素,比如不敢公开讲话、无法从事创造性工作等。自我分析的第三个条件是熟悉分析师在分析中的任务。自我分析是一种同时扮演病人和分析师两个角色的尝试,因此,除了要了解病人在分析中扮演的角色外,我们还需要对分析师在分析中扮演的角色有所了解。具体来讲,分析师的任务主要包括:第一,对病人进行具体的观察,比如他的穿着是得体的还是随意的,他的精神状态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他的表达是有条理的还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第二,透过病人提供的无意识材料,比如梦、自由联想、白日梦等,理解病人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第三,把自己对病人无意识思想的理解解释给病人听;第四,处理病人的阻抗,阻抗就是指,当分析进入关键阶段后,病人可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却不愿意承认,缺乏做出改变的勇气,这时候分析师就需要帮助病人认识到他在抗拒改变,从而解决这一问题;第五,提供人文关怀。在本书的作者看来,除了第五种任务外,以上四种任务都可以由被分析者自己来承担。因此,总的来说,我们可以一人分饰两角,进行自我分析。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自我分析的适应症及其特征和类别,也就是说,自我分析这种方法,对哪些心理问题有效。本书的作者霍妮认为,自我分析的适应症是神经症倾向,而这些倾向,与其说是病症,不如说是我们针对这个充满焦虑的世界发展出来的应对方式。神经症倾向的第一个特征是强迫性,具体来讲,有神经症倾向的人会不加区别地追求自我目标,并且在追求目标时不会考虑现实情况和实际的自我利益。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有完美主义的神经症倾向,那么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判断事情轻重缓急的能力。对他来说,将桌子上的物品收拾得整整齐齐与完美地准备一份会议报告同等重要,但现实条件往往并不允许他将两件事都做到最好,因为时间啊精力啊这些东西往往都是有限的,你可能来不及事事都做到最完美。但尽管如此,完美主义者们仍然不愿意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降低标准。神经症倾向的第二个特征是焦虑,特别是因挫折而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相称的焦虑。在巴尔扎克的小说《驴皮记》里,主人公瓦朗坦相信每当他许下一个愿望,他的生命就会缩短一截,因此他努力克制自己不去许愿。有一次他不小心许愿了,虽然这个愿望无足轻重,但他还是变得焦虑不安,很快就被失去生命的恐惧支配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下神经症倾向的常见类别。在本书中,作者认为存在10种主要的神经症倾向,分别是:1.取悦、迎合他人,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喜爱和认同;2.将重心完全放在“伙伴”身上,让他来掌控自己的生活;3.限制自己的欲望,表现出过分的谦卑;4.崇拜权力,渴望拥有权力,支配他人;5.不择手段地剥削和利用他人;6.将社会地位作为评判自己和他人的唯一标准;7.极度自恋,希望得到他人的崇拜;8.有很大的野心,害怕遭遇失败;9.过分自给自足和独立;10.追求完美主义。上面说的这10种倾向,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三大类,前3种,都可以算是“趋众”,也就是服从于他人或群体;第4到第7种,都是渴望凌驾于他人或群体,而最后三种,则执迷于追求一种完美的超然地位。第三部分根据霍妮的理论,上述这些神经症倾向,都可以用自我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那么在了解了这些神经症倾向及它们的特征、类别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如何进行自我分析。作者认为,自我分析分三步:第一步,认识到自己存在某种神经症倾向;第二步,发现它的表现和后果;第三步,发现多种神经症倾向之间的相互关系,抓住最深层的冲突。我们来具体看下这三步。第一步,认识到自己存在某种神经症倾向。这种认识本身就会带来一些改变。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改变。一位农民希望种植果树,尽管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去照顾它们,但是果树还是没有茁壮成长。过了一段时间,他气馁了。但是,最终他发现果树生了一种病或者需要往土里添加一种特殊养料。这位农民找到果树的病根了,虽然仅仅是发现了问题所在,他的果树不会因为他发现了问题而马上好起来,但是对这位农民来说,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以及心态立即有了变化,说白了,有了方向,不再茫然了,并且看到了一种针对目标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不过,一般情况下,“觉察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带来的变化并不大,因为如果你产生了某种神经症倾向,那这种倾向必定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你的主观意识而造成的,用白话说就是,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你在主观上就习惯、甚至喜欢这样考虑问题,而改变这种主观倾向是很难的,最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改变与不改变之间达成妥协,也就是说,下决心去做出改变,但是希望这种改变的力度尽可能小。自我分析的第二步是发现神经症倾向的表现和后果。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一个人有保持绝对独立的神经症倾向,那么在意识到这一倾向后,他必须弄明白,这种倾向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出来的。具体来讲,他必须弄清楚这种倾向如何影响了他对外在环境的态度,比如非常反感视线被遮挡,一定要坐在第一排;他必须知道,这种倾向如何影响了他对穿着的态度,比如不喜欢佩戴腰带、领带以及任何和约束有关的东西;他必须认识到这种倾向如何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比如让自己非常抵触时间限制、上级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等。他必须了解这种倾向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比如让自己不能接受任何亲密关系,以防被对方束缚。只有这样做,他在第一阶段模棱两可的改变意愿才能转化为坚定的改变决心。毕竟人只有在充分认识到某个问题的严重性后,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解决问题。这便是这一阶段的治疗价值所在。自我分析的第三步是发现多种神经症倾向之间的相互关系,抓住最深层的冲突。一般来说,被分析者身上不会只存在一种神经症倾向,而是多种神经症倾向并存。我们前面说过,这本书里霍妮写了一个带有她自己影子的病例克莱尔,她在这就用了克莱尔的例子。最初克莱尔发现自己有强迫性谦卑的神经症倾向,无法展现自己的实际能力,比如在比赛中,当她意识到自己快要赢的时候,她就会稍微放一点水,让自己不能赢得比赛。随着自我分析的进行,她发现除此之外,自己还存在超越他人的神经症倾向。一方面,这两种倾向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另一方面,这两种倾向又相互强化,使得克莱尔深陷神经症的泥潭而无法脱身。这两种倾向的背后都是自我肯定的缺失。随着自我分析的深入,克莱尔的强迫性谦卑逐渐让位于自我肯定,这在同时也自动减轻了超越他人的需要,最终瓦解了克莱尔的神经症结构。第四部分以上就是自我分析的三个步骤,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在自我分析中如何处理阻抗。阻抗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专业术语,这个词指的是内心中妨碍分析进行的一切东西。在精神分析中,有一种说法是:我们对阻抗无能为力。也就是说,没有专家的帮助,我们就不能克服自己的阻抗,但是本书的作者认为,那是因为此前我们从没有机会去独自处理阻抗。那么当自我分析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时,我们又该如何处理阻抗呢?首先还是,我们要认识到阻抗的存在。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如果我们发现分析进行一段时间以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那么十有八九,阻抗出现了。此时,我们应该放弃正在追求的一切分析目标,把阻抗当作最急切的问题来处理。强行逼迫自己在阻抗下工作是毫无用处的,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这是在不断点亮不能亮的灯。此时,我们应该检查电流在何处受阻,在灯泡里、线路中,还是在开关里。这便是处理阻抗的第二步。技巧在于对阻抗进行自由联想。比如一个人发现,自己总想在竞争中成为最优秀的人,却发现自己总是做不到,并且因为这个发现感到沮丧,那么很可能这个发现触及了他现在还没有能力改变的因素。对此,他可以试着在脑海中就所有的可能性进行联想。第五部分最后,我们来简单看一下自我分析中可能遇到的陷阱。主要包括三种:第一,在某一方面过度坦白自己,以致看不到其他问题。如果我们把卢梭的《忏悔录》看作一次自我分析,那么很显然,卢梭掉进了这个陷阱,他将自己的性癖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对其他事情却是轻描淡写。第二,偏执地认为自己现在的问题是童年时期某一段经历的重复,比如一位女性可能认为,自己过于依赖男性是由于小时候过于依赖父亲。第三,不断提到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品质,陷入忏悔和谴责当中。比如一个人通过自我分析,发现自己有欺软怕硬、崇拜权力的品质,那么他可能会不断地谴责自己不该那么势利眼,对别人区别对待,等等。在自我分析中,我们很难绕开这些陷阱,但是认识到这些陷阱,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应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