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宋最窝囊的皇帝不但惧内还有精神病最终被 [复制链接]

1#

宋光宗是南宋第三个皇帝,在位时间仅有5年。宋光宗能力平庸,政绩乏善可陈,家庭关系还处理得不好。他害怕自己的皇后李凤娘,导致出现了精神疾病。他与父亲、太上皇宋孝宗的关系也闹僵了,长期不朝见太上皇,竟酿成朝廷中的一场政治危机,引起群臣和民间的愤慨与非议。最终,他被大臣们合谋废掉,可谓南宋最窝囊的皇帝。

宋光宗赵惇是宋孝宗赵昚的第三子,当皇帝前被封为恭王,封地在恭州,后来,赵惇做了皇帝,恭州就被改名重庆,取双重喜庆的意思,重庆这个地名从此一直沿用至今。本来,按照赵惇的排行,他是没有资格当太子,更别提皇帝了。这一年,赵惇的大哥去世,宋孝宗认为赵惇英勇果敢的气质像自己,于是越过赵惇的二哥赵恺,立赵惇为皇太子。宋孝宗万万没想到,他这次可是看走了眼。

赵惇刚当上太子的时候,表现还不错。老师给他讲历代得失的时候,他总能说出一些新颖的观点,老师都自叹不如。赵惇担任临安的府尹时,虽然只是挂名,也能体察民情民事、了解民生民态。宋孝宗对此很是欣慰,常对宰相夸奖太子。

因为宋孝宗是由宋高宗禅位而来,赵惇当了多年的太子,有点等不及了,盼望着宋孝宗像高宗一样早点禅位给自己。一次,赵惇试探着对孝宗说:我的胡子白了,外面有人送给我染胡须的药,我还没敢用。孝宗明白儿子的弦外之音,但当时高宗尚在,如果他禅位给赵惇,宫中将有一位太上太上皇、一位太上皇、一位皇帝,花费太大。于是,孝宗对儿子说:胡子白有什么不好?这样显得老成。

年,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去世,宋孝宗虽是宋高宗的养子,却十分孝顺,对高宗的去世悲痛欲绝。宋孝宗此时对治理国家也厌倦了,决定禅位给太子赵惇,自己为宋高宗守孝三年。年,赵惇登基,是为宋光宗。

宋光宗即位后,后宫隐藏的危机就全面爆发了。宋光宗的皇后李氏的父亲是一名将领,李氏出生时,军营前的大黑石头上聚集了一堆黑凤凰,李氏就被父亲起名李凤娘。后来,一个善于相面的道士皇甫坦见到李凤娘,惊叹道:这个女孩将来要当皇后。皇甫坦与宋高宗有交情,特意去拜见宋高宗,推荐了李凤娘:我为您找到一个好孙媳妇。李凤娘因此被立为太子妃。

李凤娘性嫉忌且凶暴,经常因为太子宠幸别的侍妾而到高宗、孝宗那里去告状。高宗很不高兴:这个女孩在军营里长大,不懂礼法,我被皇甫坦骗了。孝宗则训诫李凤娘:你应该向皇太后学习,守妇德,不要嫉忌,否则我要废掉你。孝宗只是吓唬一下李凤娘,并不是真要废掉她。李凤娘却信以为真,从此对孝宗和皇太后怀恨在心。

李凤娘成了皇后,对光宗盯得很紧,生怕他寻花问柳。一次,光宗洗手,端水盆的宫女的手很白,光宗随口夸了几句。几天后,皇后给光宗送来一个盒子,里面竟装着那个宫女的一双手。皇后如此凶悍,光宗被吓坏了,但他生性懦弱,不敢责备皇后,只能忍气吞声,从此落下心病。光宗身边有个黄贵妃,当初是高宗赐给光宗的,很受光宗的宠爱。皇后十分妒忌,趁光宗准备祭祀,出宫斋戒的时候,杀掉了黄贵妃,对外宣称是暴病而死。那天晚上风雨大作,光宗没能完成祭祀,本来就受到惊吓,听到这个骇人的消息,精神疾病一下严重起来。

光宗得病之后,孝宗很是担心,就买来好药,做成一个大药丸,准备给光宗吃下治病。孝宗害怕皇后知道了,不让光宗吃这个药,就等光宗朝见的时候赐给他。太监偷偷告诉了皇后,皇后就抱着儿子嘉王在光宗面前哭泣,要他小心,不要随便吃药。

由于光宗上面还有一个太上皇孝宗,宫中存在两个权力中心,立太子这样的大事还需要孝宗批准。一次,宫中举行家宴,皇后借机请求孝宗立自己的儿子嘉王为太子。孝宗没有答应,他认为嘉王性格软弱,不适合当皇帝,光宗又只有嘉王一个儿子,于是想立光宗二哥的儿子为太子。皇后就顶撞孝宗:我是皇后,嘉王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不能当太子?孝宗大怒,但因为儿子懦弱,对媳妇也无可奈何。事后,皇后对光宗哭诉,说太上皇有意要架空皇帝,甚至可能要废掉皇帝。光宗听信了皇后的话,就害怕去重华宫朝见父亲,父子间慢慢疏远。

光宗一次想杀掉身边的一些太监,太监的同*跑到孝宗那里求救。孝宗给光宗下了一道诏旨,劝他息怒,光宗只好罢休。此后,太监们为了自保,经常在孝宗、光宗、李皇后之间挑拨。一次,光宗独自带嫔妃在外面游玩,引起非议。按照惯例,他应该侍奉太上皇和皇太后一起游玩才合乎孝道。所以,有臣子上奏,指责光宗。光宗正生气的时候,孝宗派太监赐给一个玉杯。光宗怒气未息,手一发抖,玉杯摔碎了。太监回去,向孝宗汇报,说光宗故意把玉杯摔碎,挑拨父子间的感情。

还有一次,孝宗陪着自己的养母吴太后游玩,按规矩,光宗应该送一些饮食以尽孝道,但光宗这次忘记了。孝宗身边的太监故意散出几十只鸡,又装作捉不到这些鸡,一边大呼小叫:“今日捉鸡不着。”当时临安人称等人给送饮食为“捉鸡”,这是太监讽刺孝宗寄人篱下,等着儿子送饭却等不来,以此激怒孝宗。孝宗装作没听见,脸色却变了,心里一定很痛苦,父子间的感情更恶化了。

光宗登基后,按照规矩,应该每五天就去朝见一次太上皇孝宗。由于皇后和太监的作梗,光宗以生病为由,经常不去朝见孝宗,引起了臣子们的不满,由此引发了历时数年的过宫风波。

因为孝宗是个出名的孝子,虽不是高宗亲生的儿子,但对高宗恭谨备至。相比之下,光宗是孝宗的亲儿子,连基本的五天一次的朝见都做不到,天下臣民不知道宫廷内部的这些曲折,也不知道光宗的病情,就是认为光宗不孝,老百姓也议论纷纷。在注重孝道的南宋,光宗统治的合法性都受到了质疑。

在光宗统治后期,朝见太上皇竟成了朝廷中唯一的大事。朝廷中的大臣都盯着光宗,光宗如果去朝见孝宗,大臣们都很高兴。一旦光宗没有去朝见孝宗,大臣们就会上表指责,甚至会到宫中跪求光宗去朝见。一次,光宗被群臣说动,准备到重华宫朝见孝宗,百官都在外面等着,要一块陪着去。这时,皇后出来拉住光宗,说:外面天冷,皇帝回宫喝酒去吧。百官、侍卫面面相觑,没人敢说话。中书舍人陈傅良拽着皇帝的衣带,不让光宗回去。皇后斥责道:这是什么地方,你不要脑袋了?陈傅良只好哭着退了出去。

孝宗病重期间,光宗以有病为由不去侍奉。孝宗病逝后,光宗竟然还不出面主持葬礼,竟然让臣子代为主持。大臣们实在忍无可忍,都想着要废掉这个没有人情、不讲孝道的皇帝。这时,光宗在一份奏折上批下“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的批语,也未必是真想禅位。宰相赵汝愚抓住这个机会,说动太皇太后吴氏出面垂帘听政,把黄袍披在嘉王赵扩的身上,立他为皇帝,是为宁宗,尊光宗为太上皇。

朝廷上政权已经发生转移,在宫中卧床不起的光宗还不知道。宁宗继位后,在大臣韩侂胄的陪同下去朝见光宗。光宗一时没认出宁宗,问:这是谁啊?韩侂胄回答:这是新皇帝。光宗定睛一看,才认出自己的儿子,明白朝廷发生了政变,自己已经被废掉了,索性转身朝里躺着,不再理会,但传国玉玺就放在身边,谁也拿不走。无奈之下,韩侂胄找这时已经是皇太后的李凤娘商量。李凤娘这时倒能接受这个结果:反正皇帝是我儿子做,我去把玉玺取来。李凤娘进了光宗的卧室,取出玉玺,交给了儿子。

光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废,心里当然很生气,所以一直不愿搬出皇宫,不愿搬到太上皇应该住的宫殿。李凤娘倒是想开了,对光宗态度好了很多,经常陪他喝酒,宽慰他的心境。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宋光宗虽然失去了皇位,但晚年得到了自己皇后的感情,也算是一个补偿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