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医术怎么样 http://m.39.net/disease/a_9237621.html心理学是一门年轻又具有历史的科学,感觉离我们很近又很远,不太容易说清楚,但是也可以理理思路,尽量搞明白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心理学发展的脉络。
本文从知识分享的角度,与大家简单聊聊心理学的流派(Approaches)。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正规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与其他学科相比,心理学仍处在蓬勃发展和百家争鸣的初期发展阶段,名家辈出。
一:内容心理学和结构心理学(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
WihelmWundt威廉·冯特
他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psychologicallaboratory),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冯特(-)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冯特一生治学严谨,论述丰硕。年,他出版的《人体生理学教本》》一书,曾得到与他同时代的恩格斯的肯定,而《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由于"内容"与"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一致、故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该学派的理论兴盛了二三十年。
冯特(-)
主要内容:
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他将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他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而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在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EdwardTichener铁钦纳
他是Wundt的徒弟,也是由他在Wundt冯特内容心理学基础上在美国宣扬Structuralism。
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1)研究对象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心理内容自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它的意义或功用。他认为机能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应用,是心理技术,而非心理学本门。
(2)研究方法
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他打破了冯特的限制,把内省法应用到高级心理过程。
(3)研究的问题
他认为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三个:①什么,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元素;②怎样,即确定这些元素结合的规律;③为什么,即用一个与心理过程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这个心理过程。
按照构造主义原理,铁钦纳发现的心理元素有3种:感觉、表象和感情状态,其中不能再简化的"心理原始粒子"是感觉。三者有质量、强度、明晰性和持续时间长短等属性差异。一切复杂而各异的高级心理过程都是由这3种元素复合而成的。
一般结构主义心理学家运用introspection(内省)的方法进行实验,被实验人会汇报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
二:功能心理学(Functionalism功能主义)
WilliamJames威廉·詹姆斯
他是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编写了心理学的第一本教材。年当选为APA(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美国心理协会)的主席。
主要内容:
机能心理学派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限。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反对冯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提出意识流(stream)的概念。认为内省是心理学的一种基本方法,但他不把内省看作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者的内省,而把它看作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迅速而确定无误地抓住实际印象的一种能力。
詹姆士主张心理学可以采用实验法,他还主张把比较法作为内省法和实验法的一种补充方法。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而关于身心关系的终极问题,他认为乃是哲学的问题,不应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研究对象。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对后来美国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强调意识的作用(purpose)和功能,主要分析行为的目的。功能主义还认为意识是不可切分的,像是流型(stream)的,而不像结构主义比较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三:行为心理学(Behaviorism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体思想是对19世纪末美国的另一个土生土长的心理学派--詹姆士的机能主义学派的心理理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JohnWatson约翰·华生
主要内容: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conscious)而是行为(behavior),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introspection(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试验法和观察法(observe)。
—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B.F.Skinner斯金纳
简单看一下Skinner著名的实验!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自制了一个“斯金纳箱”,在箱内装一特殊装置,压一次杠杆就会出现食物,他将一只饿鼠放入箱内,它会在里面乱跑乱碰,自由探索,偶然一次压杠杆就得到食物,此后老鼠压杠杆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压杠杆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食物即是强化物,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观察刺激(stimulus)—反应(response)的公式,就可以把研究的内容由内隐的心理与意识活动转向外显的可观察(observable)的行为(behavior)。并且行为主义还认为环境(environment)刺激是行为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因素,而遗传的影响可以不必理会。
四: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或“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马克斯.韦特海默、沃尔夫冈.苛勒和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
哲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
格式塔心理学的哲学背景。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现象学的这一认识过程必须借助于人的直觉,所以现象学坚持只有人的直觉才能掌握对象的本质,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这对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具体指导。
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在法兰克福大学做了似动现象(phiphenomenon)的实验研究,并发表了文章《移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来描述这种现象。这一般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学派创立的标志。其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柯勒自年起密切合作,成为格式塔学派的核心。格式塔心理学也受当时自然科学重视整体研究的趋势的影响。
物理学的场的理论不但影响到生物学,对格式塔心理学更有直接的影响。年马克斯韦尔提出了电磁场理论,认为场不是个别物质分子引力和斥力的总和,而是一个全新的结构;并且指出,如果不参照整个场力,就无法确定个别物质分子活动的结果。在这一思想影响下,苛勒在《静止和固定状态中的物理格式塔》()一书中,采取了物理学的场论,认为脑也是具有场的特性的物理系统,从而论证知觉与人脑活动是同型的。
在格式塔学派创始以前,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对意识经验进行分析,将经验分解为单元或元素。经验元素的相加构成复杂的经验。格式塔学派则主张,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其组成部分来说明。似动现象是一个整体经验,单个刺激的相加并不能说明似动现象的发生。
代表人物:
马克斯·韦特海默(MaxWertheimer,-)
沃尔夫冈·苛勒(WolfgangKhler,-)
库尔特·考夫卡(KurtKoffka,-)
韦特海默认为应从整体到部分地理解心理现象,而不是把人类的感知(humanthought)和行为(behavior)分开分析。他尝试研究人的所有的、整体的经验(totalexperience),因为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不仅仅是通过所有经验的累积。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思维、知觉和学习等都应该作为整体来研究,而不能肢解。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苛勒的直接经验,用"经验"为意识的同义词。苛勒用心理学和物理学相比较,认为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现象,心理学家研究心理现象,都离不开直接经验。研究行为要以客观经验和主观经验互相印证。
考夫卡的行为环境认为心理学的对象除行为外,还有所谓5境。他认为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行为。其主要研究方法为整体观察法和实验现象观察法。Gestalt的意思是“动态的整体(dynamicwholes)”。他们认为意识是整体的、动态的(一直在变化的)。关键词:whole,total,dynamic。
知觉组织的原则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得以深入研究。这些心理学家主张,心理现象只有被视为有组织和结构得整体时才可以得到理解,而不是分解成原始得知觉元素。在格式塔心理学实验中,他们研究了知觉阵列式如何形成格式塔的:他们证明了整体与局部之和是非常不同的。通过改变一个单一因素以观察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知觉阵列结构的方式,它们总结出了一套规律,即知觉的1)接近律;2)相似律;3)连续律;4)闭合律和5)共同命运律。
接近律: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律:物理属性(强度、颜色、大小、形状等)相似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闭合律:封闭和完整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当客体不封闭、不完整时,人们倾向于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将缺损的轮廓补充完整。
共同命运律:人们倾向于将看起来朝相同方向运动的客体组织起来。
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德语中Gestalt(格式塔)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格式塔学派认为知觉经验服从于某些图形组织的规律。这些规律也叫做格式塔原则,主要有图形和背景原则、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完美图形原则等。客观刺激容易按以上的规律被知觉成有意义的图。在格式塔学派建立后的数十年里,其理论被应用到学习、问题解决、思维等其它领域。
格式塔学派认为,条件化的重复性学习是最低级的学习方法,学习是对关系的掌握。在柯勒看来,关系的掌握即是理解过程。一旦学习者知觉到特定情境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出新的经验,就会出现创造性的结果。这种突然贯通的解决问题过程称为顿悟(insight)。
以组织完形法则为基础的学习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形组织法则是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它阐明知觉主体是按什么样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它由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构成。
(1)顿悟学习(insightfullearning)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所谓顿悟学习,就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
(2)学习迁移(learning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对于产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桑代克认为是两种学习材料中的共同成分作用于共同的神经通路的结果,而格式塔心理学家则认为是由于相似的功能所致,也就是由于对整个情境中各部分的关系或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的领悟。例如,在笼中没有竹竿时,猩猩也能用铁丝和稻草代替竹竿取香蕉,这就是相似功能的迁移。
(3)创造性思维(productivethinking),韦特海默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形成新的完形。在他看来,对情境、目的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各方面相互关系的新的理解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素,而过去的经验也只有在一个有组织的知识整体中才能获得意义并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创造性思维都是遵循着旧的完形被打破,新的完形被构建的基本过程进行的。
格式塔心理学派把人格看作是一个动态的整体,行为场有两极,即自我(人格)和环境。当一个人的目标(即动机和需要)一经达成,紧张就会消失。场内的力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紧张。这种紧张可以在自我和环境之间形成,从而加强极性(polarity),破坏两极的平衡,造成个人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差异,使自我处于更加清醒的知觉状态;它也可以在自我内部或在环境中形成,然后再导致不平衡。
五:Psychoanalytic/psychodynamic精神分析和个体心理学、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百余年史中唯-一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派,它的许多理论至今仍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心理学分析涉及到了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研究领域。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称为精神分析的“三巨头”。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一起被人们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
SigmundFreud弗洛伊德在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Freud还提出过: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人格发展五阶段(DevelopmentalTheory)、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s)。
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我们的“无意识(unconsciousmind)”控制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我们意识不到。他们主要研究是什么行为压制了人们的大脑,最后形成了无意识。人们可以通过梦的解析(dreamanalysis)、自由联想(wordassociation)和催眠(hypnosis)来理解人类的思想。关键词:unconsciousmind,dreamanalysis,wordassociation,hypnosis,repression。
弗洛伊德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它对传统的心理学课题,如意识、感知觉、注意等不感兴趣,它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它认为,人内心的生物方面的冲动、情欲等原始本能的东西,是人的个体复杂生存活动和传宗接代的种族生存的主导驱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外部的一些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人的这种原始冲动的自由表现,所以,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无意识)。意识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意识不到但却可以记忆的。无意识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无意识的东西并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它还存在并伺机改头换面表现出来。这就是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不仅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当为现代医学心理学之先声;另外,精神分析理论还在艺术创造、教育及其他人文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弗洛伊德学说的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它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贬低了人的社会性;他的泛性论基本上是非科学服而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因把精神提高到了物质之上,故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后来,由弗洛伊德的一些学生又发展形成了新弗洛伊德主义,表现为不再那么强调人的本能作用,而开始重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因素。
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后,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在年发展成立心理分析协会,协会成员就包括:阿德勒和荣格。
这三个人曾经关系很好,荣格和阿德勒都很崇拜弗洛伊德,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后来荣格和阿德勒都觉得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太对。弗洛伊德把一切都归结为性,都是由于性的压抑导致的行为的改变。
在年的精神分析小组的几次会议上,弗洛伊德对阿德勒的理论提出尖锐批评,阿德勒离开这个小组,继续研究自己的理论,并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引领者,他创立了个体心理学。阿德勒曾经跟随弗洛伊德,与其一起探讨神经症问题,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首个和弗洛伊德对立的心理学学者。阿德勒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病例史手册》《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阿德勒在接受了叔本华的生活意志理论,以及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之后,对弗洛伊德的学说进行了改良,把精神分析从本我转向(生物学定向),转为自我心理学(社会文化定向),对后世西方心理学的发展意义深远。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命运是由我们的生物本能所决定,而阿德勒则强调社会因素对于人们的影响,他认为我们每个人并非被本能和过去所禁锢,我们完全可以重新定义过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的完善,获得想要的人生和幸福。阿德勒自己曾经说“将来也许没有人会想起我的名字,但没关系,因为阿德勒学派本身被遗忘就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已经从一门学问变成了人们共同的感觉。”确实,他影响了之后的很多思想者,像是因全球畅销书《人性的弱点》和《美好的人生》而闻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就曾评价阿德勒是终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潜力的伟大心理学家,而且在他的著作当中也体现了很多阿德勒的思想。再有,像是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也有许多内容与阿德勒的思想很接近。所以,在时间维度上离我们很远的阿德勒,他的思想其实非常超前,观点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学习之后用来指导现在的我们,依然受用。
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如下:
第一:目的论
目的论和心理创伤相关联。每个人都多少有点心理创伤。在阿德勒看来,心理创伤只是一个借口,每个人当下的行为,由每个人当下的目的决定,这个目的可能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面。
第二: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理论。在阿德勒看来,人所有的困扰都来自人际关系。例如嫉妒以及自卑,还有逃避等,都来自人和人的比较。
第三:共同体感觉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群体里,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后期,弗洛伊德和他的指定继承人荣格的理念冲突也越来越严重。荣格对于弗洛伊德在关于人的发展和对神经症的分析中过度强调性感到不满,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恶化。
年,荣格辞掉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的职务,正式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建立了分析心理学。荣格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倾和外倾性格、集体无意识、情结与原型等重要观点。
荣格(CarlGustavJung,—),瑞士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建立了分析心理学派。荣格的人格理论(Jungspersonalitytheory)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动力理论、人格类型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分析心理学是20世纪早期诞生的一门探究人类心灵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学,它的创始人——瑞士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卡尔·荣格是在以弗洛伊德对人类无意识的发现为基础上,根据自己亲身体验及在对临床病人的大量观察和广泛研究了各民族宗教神话之后,提出来的一套颇具说服力的人类心灵深层结构理论。这一理论勾画出了人类心灵的原始面貌,为沟通过去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架起了一道心理学的桥梁。
在分析心理学体系中,心灵被当作人格的总体,它囊括一切意识和无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荣格认为,人格具有与生俱来的整体性,人类所应做的,首先是保护这种整体性,避免它四分五裂,变成种种独立存在的、相互冲突的结构系统;再进一步发展这种固有的人格整体,使之达到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分化、整合与协调,实现终极意义上的精神统一。荣格的这种观点与他发现的人类心灵结构有关。荣格认为,作为总体的心灵包括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它们分别有各自的涵义和作用。
个体无意识蕴容着所有与意识的个体化机能不相一致的心灵活动和种种偶然的经验。它表现为一种自主结构——情结,具有自身的内驱力,宛如总体人格之中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对控制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着极为强大的影响。
集体无意识是由本能与原型共同构成,在人类心灵最深处,它是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所有意识和无意识现象都从集体无意识中生发出来。
六:Humanism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AbrahamMaslow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
马斯洛(—)“人本心理学之父”,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马斯洛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心理学遗产,《动机与人格》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乔治·伦纳德评价他说:在改变我们对人性和人类可能性的看法方面,亚伯拉罕·马斯洛所做的,比过去50年中其他任何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所做的都要多。马斯洛最有名的就是“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自尊需求(self-esteemneeds):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andlove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