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念好宁字诀护昌好发展昌宁县市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办法 http://www.hldxc.com/m/

人民安居乐业

携手解决难题

法治宣传深入开展

近年来,昌宁县牢牢掌握防范化解风险的战略主动权,对标对表,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昌宁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子,用“宁”字蕴含的和谐安宁,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昌”字蕴含的繁荣昌盛。经过持续探索,实现了民生保障能力、矛盾纠纷化解率、社会面见警率、治安控制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和街面警情、群众来信来访明显下降的“五升两降”效果。年,全县疫情防控形势和维稳态势总体持续向好,保持了“零命案”的良好势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八年走在全省前列。

创新思路整体谋划求“高度”

昌宁县把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纳入县委全会工作报告、县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全县年奋战“六个主战场”和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做到高位推动、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带动全面,积极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

坚持超前谋划,高位统筹。充分发挥各级*委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列入“一把手”工程,真正把社会治理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统筹谋划,厉行同部署、同推进、同督导、同考核、同奖惩,形成权责清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责任链条。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昌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治理工作基础,特别是昌宁县自己探索出的矛盾纠纷四级联调、“三保一队”联防大队建设、1+6+N*建联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吸毒人员风险管控、“放管服”便民利民措施以及“”等社会治理经验和成效,针对短板、漏洞、弱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防范化解市域重大风险上,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科学评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制定市域社会治理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工作开展。

坚持对标对表,突出重点。突出治理体制现代化、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三大板块内容,把工作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围绕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矛盾风险化解、公共安全、*风政风等方面,设置了18项负面清单,在省、市要求的基础上,昌宁县增加了12项清单内容,以此来倒逼各乡镇、各部门防范化解社会重大矛盾风险,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达到了治理目的及治理效果。

坚持试点先行,大胆探索。立足“十里不同风,百寨不同俗的”多民族、多民俗等实际,针对城乡发展的差异性,在发展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做好市域社会治理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实行项目化推进,确定一批重点推进的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等,确保一年一进展,批次推进示范点建设,着力解决社会治理中的具体问题。经过一年的实践,该县田园镇“报到支部服务有我”城市基层*建项目、漭水镇新“五组一联”模式、耈街乡“*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柯街镇华侨社区“平安侨乡”建设、住建部门“智慧小区”建设等都取得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完善机制同频共振求“广度”

昌宁县坚持把建立和完善机制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关键,把机制建设作为重要保障和基础环节,在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制度上狠下功夫,形成职责分工明确、职能发挥充分、工作合力凝聚的制度体系,形成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完善平安共创机制。成立由*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完善领导责任体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推行涉稳突出问题分类归口处理机制,将涉稳问题“对号入座”,推动涉稳问题消存量、减增量、控变量。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研判分析机制,确保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底数清、情况明、动向准。

完善政府负责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县、乡(镇)两级政府社会治理职能。在保持县域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举全县之力打好“战贫”“战疫”两场硬仗,筑牢经济发展基础,为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平安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同时,结合机构改革,调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构建微端融合、服务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

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县人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人大依法履职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住成为全市“协商在基层”试点县的机遇,把“协商在基层”工作作为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任务来抓,聚焦*政所需、群众所盼,推动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加强更加广泛、多层次的民主协商制度建设,对重大政策出台和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特别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充分发挥村(社区)*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作用,努力形成协商主体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科学、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局面。

完善群团助推机制。充分发挥工、青、妇及各种联合会、老龄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开展“巾帼讲堂”进乡镇、进校园和进社区婚育新风系列活动,开展面对面、点对点地宣讲。把未成年人司法项目保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平安建设考核,积极推动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动未成年人预防教育、法治宣传、帮扶帮教、挽救转化等工作,从源头上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完善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引导激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民政、公安等部门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综合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和诚信自律。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建设,以文明实践助力社会治理。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平安创建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年,13个乡镇保持市级“平安乡镇”“无毒乡镇”“无邪教乡镇”称号,“平安村寨”“平安社区”巩固率达98%,“平安家庭”比例达92%,“平安校园”“平安银行”等15项行业平安创建活动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深化,65个“无发案村社”和13个“无发案小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和发动群众自防自治,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方法、新机制。发动机动车驾驶员、公交车和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宾馆饭店服务员、平安法治建设志愿者队伍,参加治安防范。完善扫黑除恶、涉毒、涉枪涉爆、涉赌、非法经营等举报奖励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组织群众方法,搭建平行、互动、多样化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平台。

完善高效联动指挥机制。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为民服务站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区域联动、边际协作机制,强化各乡镇对辖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职能,整合乡镇站所执法力量和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聚焦问题补齐短板求“长度”

昌宁县着眼于无违法跨区域上访、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无邪教组织活动、无黑恶势力、无重大公共安全事故、无毒品危害、无群体事件、无发案社区和无发案小区目标,不断激活创新驱动新活力,健全完善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

聚焦缠访闹访,补齐依法信访短板。一手抓合理诉求解决,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交办和督促机制,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探索信访工作“三无”乡镇、“三无”村(社区)建设;一手抓依法依规治理,坚持“一案三查”,既查合理诉求是否解决到位,又查失职失责问题,再查非访问题。

聚焦重点领域,补齐事故风险短板。全面落实辖区公共安全属地责任、部门责任、企业责任,建立行业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和管控制度,确保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同步管安全稳定,有效应对金融、物价等社会风险和公共卫生、动物疫情、地质、洪涝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

聚焦命案防控,补齐源头治理短板。以落细落实家庭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为抓手,严格落实《云南省命案侦防十条措施》和保山命案防控“八项机制”,进一步压实命案防控责任,坚决把命案防住。同时,建立生活失意、心态失衡、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高危人群信息库。

聚焦扫黑除恶,补齐长治长效短板。以开展扫黑除恶“一十百千万”行动为目标,以“十大任务举措”为工作抓手,重点聚焦黑恶犯罪滋生蔓延特点,强化行业治理、基层治理,既在深挖根治上见成效,又在长效长治上下功夫,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全面启动。

聚焦毒品防范,补齐禁吸戒毒短板。建强建密堵源截流立体化毒品防控查缉体系,依法打击毒品渗透内流,把预防教育作为禁毒的根本之策,把学校作为禁毒主阵地,建立线上线下禁毒教育基地,遏制涉毒人员滋生蔓延。

注重融合拓宽途径求“深度”

昌宁县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注重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拓宽社会治理途径,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深度,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以法治彰显治理威力。全面加强行政执法管理,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记录、重大执法活动审核等制度,筑牢法治基础。汇编《昌宁县全面依法治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政策材料汇编》,对依法治县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解读,筑牢法治理论基础。在全市率先建立首个法治广场、率先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在率先制定“七五”普法规划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法治与治理途径。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至目前,共打掉涉黑团伙1个、涉恶团伙5个,打掉“保护伞”4个,破获刑事案件58起,抓获涉案人员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建立了立体化、全天候、上下贯通的法治监督网络。

以德治挖掘治理潜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陶冶全社会道德情操,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和陈规陋习。扎实推动道德领域宣传工作,大力表彰见义勇为行为,弘扬时代新风。推进自治自律体系建设,各村(社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以自治激发治理活力。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队伍规范化建设,调整充实全县个村(社区)重组治安保卫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了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广泛宣传发动,激励提升广大民众对平安法治建设的认同和参与,自觉投身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动实施*务、政务、财务“三务”公开,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架起了*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以智治提升治理能力。以“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为目标,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基本形成环昌数字防控圈,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推进智能治理深度运用,逐步建立起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社会治理智能化系统,推进智能安全风险防控,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本报记者吴再忠通讯员罗映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