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歌手庞麦郎被强送精神病院,别掩饰我国精 [复制链接]

1#

3月12日,《我的滑板鞋》作者、歌手庞麦郎的经纪人白晓发布视频透露庞麦郎因为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

经纪人爆料,庞麦医院,当时他已经病情严重,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经纪人指他可能会自杀,也可能会伤害他人,所以才会把他送进精神病院。

现如今,精神疾病其实已是普罗大众耳熟能详的词语。人口高密集、生活高张力,任何人都可能因一时的不顺遂,或短暂或长期,出现一些精神疾病的症状,也可能随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而也有很多人认为精神疾病与我们的距离遥远,但统计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者超1亿,有万精神疾病重度患者处于监管之下。

因此精神疾病并非如童话故事只存在于遥远的国度,而是真实发生在每天的生活当中。

讨论到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或许我们可从生活中观察到,精神病的形容具有贬低及冒犯的意味,甚至是谩骂他人的一种词语。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常常视大脑为神秘、神圣的器官,导致难以理解甚至不愿理解它的病变,以至于对这些病变过度担心。

01、污名化的形成与影响

近几十年来,在各种影视剧或报道中,精神疾病往往会与超乎常理的行为联结上,好像这些疯狂的行径都是由精神疾病所造成。

我们也因为常常接收这样的信息,不自觉将精神疾病附上危险的污名,甚至将病友贴上犯罪者的标签。

谈到污名化的形成,总与人对未知事物的情绪有关,过往由于对精神疾病的恐惧、以及对大脑这个器官探索的不足。

从古至今,人们采取了各式各样的策略,例如将人放逐到无人岛屿、隔离或监禁等等,确保焦虑与恐惧就如同疾病不会再传染与蔓延。

这样的担心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非合理。这除了会让精神病人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之外,也让急需协助的人们需要更大的勇气才有能接受精神医疗协助。

于是系统形成了隐形的高墙,挡住了寻求专业协助的道路,最终可能让个社会整体的精神健康每况愈下。

02、精神疾病污名化后的真相

面对精神疾病,虽然感到担心或焦虑是人之常情,但精神疾病是否真如我们所想象的危险?

其实并非如此。

根据近十年研究统计数据,精神疾病与暴力或犯罪相关性仅有中等程度的相关,而近乎95%的暴力行为与犯罪并非是精神疾病症状造成,由此可见,跟精神病人的互动绝大部分不会深陷于危险。

在医疗的发展下,大部分精神疾病能通过药物或心理辅导等治疗方式,有效地降低症状的影响,因此驱使我们的恐惧与焦虑,是来自于对危险的想象而非现实。

当我们对于精神疾病过度焦虑,会阻碍有精神症状困扰的人们求助。

要改变这样的现况,需要从自己开始建立友善的关系,让精神病人可以更感受到安全与接纳,而非透过隔离或放逐的手段,拒这些人们于千里之外,让病友的生活陷入进退维谷的处境,我们每一点的友善,都可能会对身边正在受到精神疾病所苦的人有所帮忙。

03、与精神疾病在社会共生

“共生”是陪伴精神病友历程中很重要的概念,精神疾病与其他的疾病一样,是一种身体的病变,患者非自愿选择生病,面对疾病任何人都是辛苦且沮丧。

而我们的友善态度与行为,可能会成为精神病人们的支持。大多数的精神病人在友善的人际接触与陪伴下,会对个人的病况有所缓解与改善。

不过,虽然陪伴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但我们难免会有其情绪与精神上的限制。因此在陪伴时精神病人时,需要留意自己是否承担过大的压力及过多的情绪,适时寻求社会资源的协助。

近几年来,我国的精神医疗需求已逐渐被重视,医院精神心理科可以提供治疗以外,许多社会机构有提供精神病人的生活适应协助,心理咨询机构也有提供精神病人的心理辅导及照顾等等。通过这些资源,可以提供病友更完善的照顾服务,也提供陪伴者有更多的支持。

诚然,愿意对精神病友表达友善与关心,是一件很重要且不容易的事情。

精神病人的陪伴并非个人独资的压力,而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共同分担的责任,共同承接这些受到压迫的生命,并通过关心等友善的行为,创造一个可以与所有人共生的社会。

这不只是为了素未谋面的人们,也是为了自己或是我们深爱的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