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行业,身为一名记者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令人叹服的“笔杆子”,而且还要有一颗正义、公平的心。敢于揭露假丑恶,也能弘扬真善美,所以人们才给了记者一个美好的称呼“无冕之王”。
曾经有一个名叫曹松旺的记者,为了揭底“黑砖窑”,曾在火车站假扮智障人,最终不仅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而且还救下了30多名黑砖窑奴工。
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女记者,为了揭露精神病院的黑幕,竟然装疯混入了精神病院,亲历10天折磨,获救时已失去笑容。
一、娜丽·布莱
娜丽·布莱原名伊丽莎白·简·科克伦,她于年5月5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克伦米尔斯。
虽然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这个传奇女性,但在西方媒体界一提到她的大名,早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娜丽·布莱是科克伦的笔名,她还有一个绰号“萍可”即“pink”,可以翻译为粉红色。原因是这个优雅的女人,每一次在接受施洗时都会穿一件浅粉红色的洋装。
作为开创了隐秘采访先河的女记者,她为了采访的真实性,曾不仅一次以身犯险。在年代晚期的时候,娜丽·布莱开始从事记者工作,曾供职于《匹兹堡电讯报》。
在这家报社的时候,她以一篇批判性的报告文学,得到了主编的青睐,随后便成为了该报社的正式记者,而这个笔名就是这个期间取的。
娜丽·布莱的第一项正式工作,就是被要求写一篇关于布莱克韦岛上女精神病院的报道。
但从来都没有和精神病打过交道的科克伦,在经过缜密思考之后,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她要深入虎穴让自己成为一个“精神病”,这样就能顺利进入这家精神病院了。
二、以身犯险,秘密采访
即使在现代社会,精神病院也似乎是一个禁忌,因为在这里接受治疗的,都是心理或精神有疾病的人。
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发病,在发病的时候会做出哪些失去理智的事情。但科克伦为了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所以才决定对精神病院进行“秘密采访”。
而这种采访方式也属于她的首创,因为当时的绝大多数记者,在写报道或评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现成的资料为契机,很少会有人愿意以身犯险。
但是科克伦却为了写一篇纪实性的新闻报道,不惜坚定地将自己暴露在精神病院的可怕环境下。科克伦为了能顺利进入精神病院,在进行采访之前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
她首先去采访一些精神病科的医生,从他们那里去了解精神病人的行为举止,然后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个患者,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力求能够达到不被拆穿的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科克伦终于变成了一个“精神病”,于是她便开始着手进入这家精神病院的准备。
首先,她专门挑人多的地方,比如,火车站、酒店、广场等,去做一些怪异的动作和说一些“疯言疯语”,就这样她被很多人投诉之后,人们都认为她是一个“精神病”。
于是有人就将她送入了警察局,后来经过医生的检查之后,确认她符合精神病患者的特征,她便被送入了布莱克韦岛上女精神病院。
科克伦的第一步计划已经成功,在去往这个精神病院的路上,她一直装作漫不经心地看着周围的环境,进入精神病院之后也没有放过任何细节。
这些都为她后来的报道提供了真实的材料,即使她的做法让很多人不理解。
三、精神病院的噩梦
科克伦进入精神病院后,医院的环境和医疗设施十分糟糕,而且这里的医务人员就像魔鬼一样,对精神病患者说着污言秽语,甚至还对他们拳打脚踢。
由于天气比较寒冷,精神病院中却没有取暖设施,并且床铺、被子也都非常残旧,所以她根本无法入眠。
但最让科克伦崩溃的是这家精神病院的“治疗方法”,为了管束精神病患者,医务人员竟然让患者,在一个长椅上坐一个晚上不能动,一旦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毒打。
几天之后身为正常人的科克伦,就已经感到了窒息一般的恐惧。她和医务人员说自己是正常人,但却被认为是在说疯话,于是她也必须接受治疗。
后来只能向《纽约世界报》寻助,10天之后她被成功解救了,但此时科克伦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笑容,甚至神情呆滞、害怕见人。
不过在休整一段时间后,科克伦还是写出了那篇报道,一时间让她成为了业界的名人。而她报道的事实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该国政府部门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结语
这个笔名娜丽·布莱的女记者,用以身犯险的工作精神,彻底揭开了该国精神病院的秘密,而她也因为隐秘采访而名声大噪。
其实,现在全世界的记者都在使用这种方式去暗访,目的就是为了揭露不为人知的假丑恶,而这种方式的鼻祖正是科克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