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一下我治疗的过程。我是在高二确诊的双向情感障碍,也就是躁郁症。其实确诊之前我的状态就已经十分不好了,确诊之后我进行了药物治疗。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自己的药,副作用很大。我私自把药停了。(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后来一直是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状态,因为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小城,并没有合适的医疗资源和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我走的路和大多抑郁症患者的路一样——拖着不就医,想自己解决。这种心态其实很好解释。抑郁症患者通常很难信任别人,所以对于心理咨询师的态度也通常是带着排斥和反抗的。我当时可不愿意被当作一个精神病患者对待了,我打心里对自己的病情还有治疗都是排斥的。我总抱着一个侥幸的心理——我觉得等我缓一缓,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第二个原因:抑郁症患者通常会很疏离,也就是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自己和他人的距离,尽量把自己和别人隔离开。这个也很好解释。当抑郁症患者跟别人说起自己的情况的时候,通常得到的回应是不理解,歧视,冷漠等等。这会导致抑郁症患者很受伤,就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很排斥别人对自己内心的检视和触碰,这也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排斥心理咨询师的一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曾经接触过不专业的咨询师,导致对咨询师这个群体有很大的反感总结一下:对他人的不信任。对自我的封闭和保护。曾经就医带来的二次伤害。当时,我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试图通过这样自我救赎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处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实话说非常慢。我之所以说它慢,是有了跟接受心理咨询之后自身病情好转的进度的对比之后,才知道自己以前自我摸索的进度浪费了自己很多时间。我上了大学之后,依然自己课余研究心理学。换了新的环境,病情虽然稳定了很多,但依然维持着一年爆发一次。持续半年的低迷崩溃的状态。
大二下学期,我的抑郁症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爆发期。那个时候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联系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了一周一次,维持了3个月的系统治疗。我整个人都好了。开始的感觉是从一个行尸走肉到状态,到有着呼吸到空气,感受到阳光温暖的活着的状态。中段之后,能够开始着手处理我的生活,我的学业,拥有更多的能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虽然有时时爆发的坏情绪,但能够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快速恢复。第三个阶段是现在:我经历了一段失败的痛彻心扉的感情之后,依然没有被打倒,顺利的扛了下来并且迅速恢复。交到了知心好友若干。对自己做的事情开始感兴趣。抑郁症患者都知道:感兴趣!感兴趣!感兴趣!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进展。
抑郁患者都知道,在抑郁的状态中,整个人对所有的事情都是没有兴趣的。爱情,友情,亲情,关我何事,有什么意义吗?有必要吗?任何自己喜欢过的东西,自己爱过的人,都觉得毫无意义。所以,我真的好起来了。有个病友在问我,上一段感情的失败难道没有让你变得更加敏感多疑自卑吗?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答案是:如果是以前的我的话,会。如果是现在的我的话,不会。为何?因为以前的我是在抑郁的状态下的,一次新的打击会让我更加不堪重负。让我更加封闭,病情更严重。但当我从抑郁症中走出来之后,心态会变得和以前很不一样。这种健康而开放有弹性的状态,是在抑郁状态下的我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所以,当你本身的状态就很差,新的刺激会让你的状况更糟。反之,当你本身的状态就很稳定良好,一次新的打击和刺激不会让你一蹶不振,反而会让你随着这次经历而触底反弹。在这里我要说,不要忽视失恋带来的危害。失恋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虽然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而是危及到一个人心理状态的重大创伤。不要小觑它的影响力。尤其在抑郁症病情当中的朋友们,在你失恋,或者遇到别的重大创伤的时候,一定要去找心理咨询师。让他们帮助你度过这个困难时期。心理咨询师虽然不能免除你的痛苦,但是可以帮助你学会如何接受它,度过它。
抑郁症患者就是因为恢复能力差,不懂得如何让自己从伤害中好奇来的技能,才会苦苦挣扎。遇到重大危机事件的时候,正是你去学习这样的技能的好机会。然而你仅仅靠自己,是学不会的。这个得有人教你。而你的家庭环境,可能没有教会你这样的东西。所以你需要配合心理治疗,通过咨询师一次一次帮助你从危机中走出,你会从这样的经历中渐渐学会如何应对这些糟糕的情况。为什么一定要有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我来解释一下。人的心理是一个很精妙的仪器。当它出现故障的时候,有的时候仅仅是卡进了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我承认,抑郁症患者通常都是反思能力很强的人,但是因为我们的视角总是受限于第一视角,观察的角度限制我们无法观察到整个事情的真相。这个时候,一个优秀的旁观者会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所在。这就是咨询师无法替代的“镜子”作用。对很多排斥心理咨询的朋友我说:很多抑郁症患者总害怕心理咨询师会神不知鬼不觉得不经过我们个人的意志来扭曲我们的人格。
我知道这一点是抑郁症患者顶顶讨厌的。讨厌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延误别人Judge自己的三观说三道四。但我要告诉你,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因为Judge别人的三观,跟别人讲道理,并不能让那个人变得更好。一个人的三观和想法来自于他独特的个人经历和那些经历引发的情感。单纯就纠正一个人的三观,这样的工作并不能让那个人改变。所以心理咨询师也不会这样做。他们有他们的职业操守。同时,也不要妖魔化心理咨询师,他们并不能够不声不响的把他们的观点植入你的脑袋。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其实更像是一个健康的抚育者或者朋友。你可能觉得他们不会懂你经历了些什么,不会懂你的痛苦和过往。但其实世界上很少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懂得另外一个人。你需要的不是懂,而是一个人能给你一个积极的回应,他能倾听,能站在你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能回应你的悲伤和痛苦。这个,才是你最需要的东西。
其实心理咨询师能做的事情,一个好的爸爸妈妈,一个真正好的朋友也能做到,只是抑郁症患者常常没有这样一个好的朋友或者亲人。不要怕心理咨询师,他们能做到的很多,但他们也并不能控制你的自由。如果你遇到了一个轻易给你一些建议,给你讲道理,或者干涉你个人意见的心理咨询师,请换掉他。因为心理咨询师的行业门槛很低,所以有些鱼目混珠的糟糕透顶的心理咨询师。换掉他们,找一个让你能够觉得舒服,让你能够信任的。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有适不适合你的问题。心理咨询师和患者的关系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更是一段重新构建信任,爱的关系。
所以注意个体的差异。不要害怕去尝试。再说一点:抑郁症患者很喜欢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比如“意义”。生命有什么意义。痛苦有什么意义。世界有什么意义。宇宙有什么意义。我是谁。等等这些高大上的问题。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但当我抑郁症好了,我对此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抑郁症患者为何如此执着于“意义”。原因在于他们急需一个理由,一个能够诠释自己为何如此痛苦,为何要经历那些令人心碎的事情,又为何要过着这样一个绝望的生活。他们想要有一个理由,一个让自己坚持这哔了狗的生活的理由。太痛苦了啊。
我身边有一个就爱思考这样的问题的小伙伴。我说我不想想这样的问题了。我想不出那个理由,想不出那个意义。就算我想出来又能怎样。我就解脱了吗?况且我还想不出来。小伙伴跟我说他才不想那么苟且。他打心眼里就鄙视那些庸庸碌碌的傻白甜。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不一样的。他想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我听完他的话,我狠狠地戳了一下他。“你想做一些“高大上”的事,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不就是因为你对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着深深的疑惑么。你想搞个大新闻,不就是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么。假设你终于想出那些问题的答案,你终于证明了你的价值,接下来呢?接下来你的人生又如何度过?你想过吗?当你不再为这些意义而困扰的时候,你想做什么。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况且,抑郁症中的你,和健康的你,思考这些深刻的问题,得出的答案,是截然不同的。你就再怎么想,你依然无法脱离身为人这个主观视角。”我的朋友又辩解了一大堆。
我懂他,因为,我曾经也是如此。
不过,现在,我想过一个,不被“意义”困扰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