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源自传统典籍,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无关封建迷信,若有缘者得见此文,还请理性阅读。
"一念恶心起,百劫堕沉沦。"这是佛陀在《大智度论》中的一段警世开示。
人们常说"画师画龙点睛,龙便腾空而去",可见画作实有通灵造业之力。
在佛经记载中,有一位画师精通丹青,出身书香世家,本该挥毫泼墨,美化人间,却因贪图利益而画不当之物,最终导致因果现前,双目失明。
这个真实故事被记载在《现果随录》中,曾令无数世人警醒。
画作虽易消散,可其中蕴含的业力却会延续百世。
每一幅画都带有画师的心念,若是正心正念,则能积功累德;
若是邪心妄念,必将招致恶报。
更令人深思的是,画作流传千里,每一次被人观看,都会产生新的业力。
为何看似小事也会招致严重果报?这种业力会如何影响画师及观画之人的命运?
而最令人不安的是,这些看似美丽的画作背后,又蕴含着怎样可怕的天理?
乾隆年间,江南水乡有一位画师名叫徐怀远。
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小习画,尤其擅长人物写意。
一手丹青画得极为生动,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一日,徐怀远正在书房作画,忽有一个商贾模样的人前来拜访。
此人衣着华贵,出手阔绰,对徐怀远说:
"听闻先生丹青妙手,我想请先生作画,价银从优。"
徐怀远见对方出手大方,心生欢喜,便问要画什么。
那商人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徐怀远面色一变:"这...不妥吧?"
商人笑道:"先生何必拘泥?如今这类画作甚是流行,利润颇丰。画几幅又有何妨?"说着取出一锭银子放在案头。
徐怀远看着那锭银子,内心挣扎。
他生性耿直,本不愿画这等不雅之物。但近来家中确实遇到些困难,急需用钱。
正在犹豫间,忽听院外传来一声佛号。原来是一位游方僧人在门外化缘。
那僧人高声念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念贪心起,百世受其殃。"
徐怀远听到这话,心中一震。
他抬头看了看堂上供奉的观音像,似乎菩萨的眼神中充满慈悲的警示。
然而,商人见他迟疑,又加了一锭银子:
"先生若是应允,这只是开始。日后必有更多收入。"
最终,徐怀远禁不住诱惑,答应了商人的请求。
从此,他开始暗中接这类活计。
那商人果然说话算数,经常带来大笔订单,让徐怀远赚得盆满钵满。
一次,他正在画这种不当之物时,忽然手中的画笔掉落在地,断成两截。
他捡起画笔,发现断口处隐约现出一个"业"字。
徐怀远心中一惊,但很快又说服自己是巧合。
从那以后,徐怀远的生活起了微妙的变化。
他渐渐发现自己无法直视佛堂里的菩萨像,每次路过寺庙都会不自觉地低下头。
更糟的是,他开始做一些怪梦。
梦中总是看到自己画的那些画作变成了张牙舞爪的怪物,追着他满街跑。
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一个老婆婆,正在教训自己的孙子。
老婆婆指着一幅不雅画作说:"看看,这些画害了多少人!画这种东西的人,真是害人不浅啊!"
徐怀远听了,心中一震。他开始注意到,这种画作确实在城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一些年轻人看了这些画后,整日沉迷其中,荒废学业;
有的人甚至因此走上歧路,做出些不正当的事情。
这天夜里,徐怀远又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来到一个阴森的地方,看到许多人在受苦。一个声音对他说:"这些都是因看了你的画而堕落的人。他们的罪业,有一部分要算在你头上。"
徐怀远惊醒后,发现自己满头大汗。
他开始后悔接下这些活计,但又想到那些丰厚的报酬,一时难以割舍。
不久,他的眼睛开始经常发痛,看东西也变得模糊。大夫说是操劳过度,可吃药却不见好转。更奇怪的是,每当他要画那种不当之物时,眼睛就格外难受。
一日,他正在画室里作画,突然听到外面传来阵阵诵经声。
一位老和尚正在门外化缘,念诵着《金刚经》。
当念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时,
徐怀远手中的画笔突然掉落,墨汁泼洒在画上,恰好遮住了不雅之处。
他心中一惊,正要收拾,那位老和尚却已经走进院来。和尚看到他的眼睛,叹了口气说:"施主,你可知道眼睛为何会这样?"
徐怀远一愣:"还请大师明示。"
老和尚看着他说:"画师用眼传播邪念,必先受眼报。而这还只是开始,更大的果报即将现前。我在你屋中看到许多业力之火正在燃烧,这些火焰竟然呈现出诡异的黑色,这说明..."
老和尚的话还未说完,突然看到徐怀远身后有一道黑气升起,凝聚成一个古怪的符号。
老和尚脸色大变:"不好!竟然会是这个!这个征兆比我预料的还要严重。
施主,你可知道你的这些画作已经引发了一个古老的业力之轮?
而更可怕的是,这些业力已经开始影响到..."
剩余43%未读最低0.74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