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主打女性题材的剧很多,今天要说的是AmericaBBC的惊悚剧《杀死伊芙》,第一季已在暑期完结,第二季定档。还没有多少人看过,正好来聊个5块钱的。要把这剧归到某个特定的类别中是一件很难的事,暂且从故事内容上归为惊悚悬疑剧。它虽然有着悬疑片的诸种要素却又充满了喜剧味道;要说它是单纯的百合片又似乎过于简化了故事丰富的内容。用喜剧的元素去讲述一个猫捉老鼠的惊悚杀手故事,这就是它的高级之处了。故事情节围绕两个女性展开,一个有精神病的刺客Villanelle(朱迪·科默)及在追捕她的英国安全局人员Eve(吴珊卓)。因为涉及到zz问题,没有在我国公共播出的可能,剧情里也是实打实黑了天朝几回。朱迪·科默是《福斯特医生》中的小三扮演者,年的英国女演员,典型白人美女,美中带有孩童般天真气质,但貌似一直就没演过什么好人,可塑性极强,为了出演金牌杀手,她把自己练壮了,天使面孔杀手身材。吴珊卓,《实习医生格雷》里YANG的扮演者,虽然被人喷长相平淡无奇,貌似中国林永健,但我觉得甚美,在年《人物》杂志全球美人榜上位居第43名。演技了无痕迹,非常了得,一副典型亚裔面孔能挑AmericaBBC剧中主角大梁,了不起。本片几乎所有的精彩都在两位女主演猫捉老鼠的博弈之中。而Eve和Villanelle都不是传统谍战片里的的猫鼠角色。Eve虽然是英国军情五处的人,但不是身手矫捷的特工,只是一个文职人员,上班迟到,领导开会讨论凶杀案时,她却偷偷吃面包。听了凶手的作案手法后,居然情不自禁的称赞起凶手:"Cool"还和自己的上司打赌说凶手是女人。她对破案有着近乎变态的浓厚兴趣,可是没有机会施展。Villanelle,则是一个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了。作为一个杀手,她既没有传统男杀手的敏感的,脆弱的,冷漠无情的,反社会的……,也没有尼基塔or霹雳娇娃的冷艳十足,聪明绝顶。她似乎一心一意热爱自己的杀手工作,爱美精致,每次杀人的时候穿得光鲜亮丽,就像魅力的女孩赶赴约会一样。看见被杀害的人家里好的被套还要询问一下是谁做的,然后记下人的名字最后自己买了相同的丝绸被套。总结一下,是个psychopath冷血精神病,本剧关键词之一。Eve和Villanelle这对猫鼠,在追捕过程中,从相互对立的立场慢慢发现彼此相通之处。Eve从英国军情五处辞职后,加入俄罗斯部MI6大佬Carolyn的秘密小组。之前Villanelle曾对Eve说:“我觉得如果你查得足够深,你会发现我们是在为同一伙人效力。”而Villanelle和Eve对彼此致命的吸引也让她们在情感上慢慢靠近Villanelle女友不断,她身上美艳天真又时而攻气十足的气质吸引女人也是易如反掌。在英国军情无处的洗手间里的初遇,Villanelle轻描淡写地做着杀人准备,偏爱大龄长卷发女性的她一眼就看上了发量很足的Eve。而在往后的剧情里,她动不动就给Eve寄来名贵的裙子,名为Villanelle的香水。Eve是个已婚妇女,在这次混乱的追捕关系中也慢慢迷失了,剧中也毫不含糊地给出了她对Villanelle的情感转移。Eve和Villanelle之间的感情很复杂,不是百合片中单纯的爱情,它还包括了两人灵魂价值观上的相通,某种意义上俩人都是孤独的,都是常人眼中的神经病和变态,是这种孤立让两人看到了彼此。同时,因为单个角色独特复杂的个性以及暂时所处的敌对位置,使得她们俩在处理感情时不可能一帆风顺,必是相爱相杀,特别是Eve,在释放感情时需要遭受层层来自自己和别人的心理约束。另外再提一嘴该剧的编剧,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Waller-Bridge)。也是《伦敦生活》的女主演。《杀死伊芙》继承了她在《情迷意乱》(Crashing)和《伦敦生活》(Fleabag)这两部成名作里的黑色幽默风格。在“丧”的总基调下,故事无时不刻不在调侃性别、阶级等一系列社会议题。谍战片向来是被男演员、男导演和男编辑主导的领域。在一般的谍战片中会塑造角色的“英雄”形象,稍微高级一点的,会塑造带有一点“反英雄”的暗面,来丰富一下主要的“英雄”形象。但是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英雄再怎么“暗”,也还是那个光明的正面形象。《杀死伊芙》在塑造一个类型片中少见的“女英雄”角色的同时,大量加入了“反女英雄”的性质。不管是追逐者还是杀手,都很难界定她们的正反派身份。比如Villanelle,虽然她在大部分时间都是残忍嗜血,是“恶”,但是她也有着让人同情甚至心动的角色加成存在,而Eve,身份和职位将她天然地定义为一个除恶的“正”,但是在追求真相揪出黑暗势力的过程中,她对于职业道德的和伦理界限的坚守又似乎在一点点削弱。在看剧的过程中,观众需要不断定义角色属性,在一遍遍的疑惑和追问中,加深了对角色以及整部剧内涵的思考。因为危险,所以迷人。-End-图片源于网络/文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