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能治么 http://www.yunweituan.com/m/
精神障碍是指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许多精神障碍患者会出现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干扰,而且也会对他们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深远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增加和各种生活因素的影响,精神障碍患者的数量近年来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早期患者通过系统规范治疗能够稳定病情,成功回归正常生活。然而,也有一部分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疾病加重,药物失效,长期在“稳定-复发-稳定-复发”的轨迹上徘徊,给自身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在医院就诊的精神障碍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是由于精神障碍反复发作,导致病情加重。这些患者往往需要多次住院治疗,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精神障碍为什么会反复发作?
01
自认为抗精神病药物能解决一切
对于精神疾病,如神经症、反应性精神障碍等,其病因、表现、治疗和预后与其他疾病有很大不同。一些精神病人或其家属往往只期望医生开药就能解决问题,而未能充分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医生只需使用药物就可以帮助患者摆脱失眠、烦恼、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
02
频繁更换医生及药物
在急性发展阶段,即使及时接受治疗,药物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起效,通常需要2至4周。此外,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是否有躯体疾病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因此,大部分患者无法立即控制病情。因此,大部分患者无法立即控制病情。
03
药物依从性差
研究显示,在国内首次精神障碍患者中,有30%的被访者在治疗过程中曾经擅自停药、减少药量或拒绝服药,而四分之一的患者曾经忘记服药。这种用药的不规律性可能导致病情无法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并且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04
自知力不足和家属监管不到位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需要监护人的严格监管。由于每个患者的自我认知能力不同,精神疾病需要规律的作息和长期服药才能得到持久控制。一些患者没有服药的依从性,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如果没有家属的长期陪伴和提醒,他们很容易忘记服药,生活状态可能会回到从前,导致疾病复发。
如何防止精神障碍的复发?
1.严格遵医嘱服药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对康复期患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出院指导,告诫大家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即便是减药、停药也要咨询医生后再执行。
2.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
出院之后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不能喝酒,良好的睡眠不但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好处,还可以防止疾病的复发。
3.多和家人、医生沟通
面对重大生活事件自己难以应对时要多和家人和医生沟通,适当的排解负面情绪,同时学会怎样去应对。
4.给予适当的监督和督促
对于自觉性较差的患者,家属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和服药情况,必要时给予监督和督促,确保患者出院后治疗的持续进行,这样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复发,还能节约治疗成本。
对于患者来说——
复发,很多时候不仅仅意味着需要在经历一次长期服药,甚至精神折磨的痛苦。
更多的是,对于整个家庭带来严峻的考验。
所以,预防精神疾病复发很关键!
真复发了,切莫讳疾忌医或害怕歧视!
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延误治疗引发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