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言行不一的卢梭把作品的绚烂献给世人,把病 [复制链接]

1#
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之后,欧洲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启蒙家,卢梭就是其中一个,他主张人生而平等,为欧洲的思想启蒙做了突出贡献,可以说是把作品的绚烂献给了世人。大家都知道卢梭是个思想启蒙就,文学家,但是只有搞教育的人才知道卢梭其实也是个教育学家,他的《爱弥儿》就传达了他的主张:他认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什么是自然人呢?就是人生下来你不要教育他,人的教育是会给孩子带坏的,应该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所以他就倡导回归自然、遵从天性。在《爱弥儿》中他这样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他们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既长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听上去是不是特别有道理?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发展,不能加以阻拦,您可拉倒吧!不约束不管教出来的孩子最后不就飘的没人管得住了?有人就会说了啊,人家可是大教育学家啊,你怎么可以有胆量去质疑权威?但是你们知道卢梭是怎么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吗,他一生有5个孩子,但是他没有一个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都将他们送到了孤儿院,这样一个病态、言行不一的人写出来的“教育著作”你敢信吗?而卢梭的言行不一不仅仅表现在他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有的人可能知道卢梭的私生活比较混乱,一生和多位女性有染,其中主要的有两位:华伦夫人和戴莱斯。华伦夫人在卢梭早年的生活中扮演了朋友、情妇、精神上的母亲等多重角色。在《忏悔录》中,卢梭用了大量美好的辞藻来形容滑轮夫人,但是谁曾想在华伦夫人晚年穷困潦倒、需要卢梭伸出援手的时候,卢梭却避而不见,让自己的妻子去打发她。最终华伦夫人将自己最后一枚戒指戴在他妻子的手上,惨死家中。这前脚说我好怀念你啊,后脚就对人家不管不顾,如此的言行不一也着实让人猝不及防啊。而离开华伦夫人后,卢梭开始与戴莱斯同居。对于戴莱斯,卢梭同样抱有多种复杂的感情。戴莱斯陪伴卢梭走完了后半程人生,而卢梭只在晚年为其举行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婚礼。戴莱斯为卢梭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全部被卢梭送进了巴黎的育婴堂。而卢梭只是在后来草草地寻找了一下他留了标签的第一个孩子。所以敢问,这样一个言行不一的卢梭,如此病态的生活,真的让人怀疑他的著作是不是他写的。毕竟你客观的评价卢梭的作品,无论是《爱弥儿》还是《社会契约论》都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可能真的应了那句话:天才总有疯子的一面。如此言行不一的卢梭,最终把作品的绚烂献给了世人,把病态的生活留给了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