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便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的宣传工作,我们精心整理了该项目中的重点内容,并采用简洁明了的一问一答方式进行了详细解读。这些内容不仅易于理解,而且实用性强,是每位医务人员必备的学习工具。以下是部分重点内容的梳理: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答:当辖区内常住居民前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时,基层医务人员会负责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此外,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以及社区义诊宣传等活动也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途径。
居民健康档案都包含哪些内容?答:居民健康档案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个人基础信息如性别、出生日期等,基本健康信息如药物过敏史、既往史等,以及生活环境等。特别地,它还详细记录了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情况,以及患病就医时的相关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在建立健康档案时,医务人员主要询问哪些内容?答:这主要包括个人基础信息如性别、出生日期等,基本健康信息如药物过敏史、既往史等,以及生活环境等。通过这些信息的收集,医务人员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健康档案的更新使用内容主要是什么?答:健康档案的更新内容主要涉及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和医疗服务记录。特别是对于重点服务人群,如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专项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情况,都会被详细记录和更新。而对于一般人群,其档案更新内容则主要来自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都包括哪些内容?答:体检内容通常包括对居民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等基础指标的测量,以及心肺功能、视力听力等方面的评估。通过这些体检结果,医务人员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建议。答:()对于居民健康档案终止的情况,包括居民死亡、迁出以及失访等,都需要在档案中记录终止日期。特别是对于迁出辖区的居民,还需要详细记录迁往地点的基本情况和档案交接记录。(2)健康档案管理单位需要按照现有规定中的病历保存年限来妥善保存健康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健康教育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提供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以及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等。这些形式旨在广泛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
基层机构每年应提供多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如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这些资料应放置在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显眼位置,以便居民随时取阅。每个机构每年提供的印刷资料种类应不少于2种,并确保及时更新补充,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应每年播放不少于6种音像资料,如VCD、DVD等影音视频。这些资料可在机构的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以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关于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的标准,其数量应根据机构的大小和居民的需求来确定。每个机构至少应设置一个健康教育宣传栏,并确保其内容定期更新,以保持宣传效果的有效性。同时,宣传栏的位置也应选择在机构内显眼且易于居民注意的地方。答: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至少设立2个宣传栏,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则至少设立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均不得小于2平方米,以确保宣传效果。这些宣传栏通常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等显眼位置,中心位置距地面高度约为5至6米,便于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