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想要u0001治u000 [复制链接]

1#


  所有精神疾病患者最大的期盼就是:早日摆脱疾病折磨,不用再吃药!


  然而,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易转换的特点,想要彻底治愈绝非易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精神病患者接受过多次治疗,但症状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病情发作后产生了“精神疾病无法治愈”的怀疑,逐渐丧失了治疗信心。


  其实,治疗精神疾病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掌握治疗的关键点,尽早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并能重新回归社会。


  想要有效治疗精神疾病,关键要掌握这两点:


  一、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


  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和家属都存在一个错误认知,那就是“治病是医生的事儿,患者只需要配合就行了”。但实际上,想要战胜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属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精神疾病的形成与个人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找到疾病的根源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患者及家属不能将病情情况全面反馈给医生,那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所以,想要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具体要怎么做呢?


  平时多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充分相信你的医生,相信科学,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查。


  主动向医生详细描述病情,表达治疗述求,积极和医生讨论治疗情况。


  当病情出现变化时,及时向医生反馈。


  二、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精神疾病反复发作主要是受到个人情感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个人的性格是疾病的关键诱发因素。


  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性格缺陷,比如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病前有内向、孤僻等分裂样性格的表现,还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偏执、敏感多疑等偏执性格的表现。


  对于性格有缺陷的人来说,他们自己没办法很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这就让精神疾病有了可乘之机。


  所以,要想尽早摆脱精神疾病,要学会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在恢复期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做出调整:


  1.改变认知模式


  想要治好精神疾病,患者自己要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模式,学会接纳、取悦自己。既要接受自己的优点,也要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制定一个改变的计划,然后一点点地去完成。


  当遇到困难想退缩时,记得告诉自己,“不必害怕,我一定可以做的很好”,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慢慢地你会变得更加自信。


  人无完人,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不必给自己设定过高的要求,当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时也不用陷入自卑、自责,尽力了就好,心满意足地接受结果。


  2.处理好人际关系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人际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往往都有健康的性格和积极人生态度;而人际关系不良的人,则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比如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有自卑、孤僻、怯懦等性格缺陷。支配型亲子关系的家庭中,父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掌控着孩子的一切,而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紧张状态,他们的性格多半是内向的,抗挫折能力也比较差。


  如果患者与家人的关系不是很和谐,可以尝试跟他们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使双方彼此了解、相互认同,积极协调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与此同时,作为病人家属,要保持耐心,充分理解和支持患者,建立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密切
  三、调整生活方式


  调整生活方式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在治疗期间,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保证足够的睡眠和正常的饮食,忌烟酒、浓茶、咖啡等。


  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能起到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作用,或者培养一项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让患者从负面情绪或思维中解脱出来,这更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


  总之,为了让精神疾病尽快被治愈,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就需要患者、家人、医疗人员等多方共同努力。


  如果你或身边的亲人、朋友正在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应立即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