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角笼中影评社会现实人性和舆论媒体 [复制链接]

1#

《八角笼中》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实题材影片,它引发了许多值得探讨的议题。在这部电影中,王宝强在扮演向腾辉一角时,展现了大道至简的表演。

整部电影的剧情相对简单,讲述了向腾辉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下艰难生存,但与一群孩子的相遇改变了他的命运。这群孩子从小没有父母的照料,在大山深处艰难生活,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去追求梦想,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向腾辉全心全意地教导这群孩子学习格斗,希望他们能通过这个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当孩子们刚刚看到一丝未来曙光时,过去的表演视频突然曝光,其中的“残酷、血腥”画面让向腾辉一夜之间成为舆论漩涡的中心,而与他一起的孩子们也陷入了未知的困境中。

“我把他们骗出了那个山沟沟,我骗他们练格斗,骗他们能拿冠军,以后能靠这个吃饭。咋嘞?他们是啥子人?家里牛牛没有,地地没有,工作工作没有,钱钱没有……他们是一群除了我,连骗他们的人都没有的人!”这段台词充满了向腾辉对不公正命运和舆论媒体的愤怒。他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声音,同时揭示了网络暴力背后那些淡漠人性的遮羞布。这段台词可以说是电影矛盾的核心,即一个好人在残酷的现实中仍然坚持做好事,却因此受到非议。

在许多只凭一个视频片段就做出定论的人眼中,向腾辉利用无知孩童参与格斗被视为泯灭人性、丧失良知的行为。然而,谁又真正了解这些孩子在那片茫茫大山深处的现实境遇呢?这群孩子每天都面临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无家可归的困境。尽管他们年纪轻轻,但从出生起就注定了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艰辛和不易。

与城市中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更加令人心痛,因为他们缺乏教育,甚至有些孩子连字都不识。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梦想是一种奢侈的问题,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在他们的家乡,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那片大山。向腾辉的出现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为他们的艰难成长之路带来了一丝来自美好未来的光明。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深感触动。面对这群意外结识的孩子,向腾辉原本想将他们送回家,但当他真正到达苏木马虎的家时,他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这群孩子不愿回家。因为每个孩子的家背后都隐藏着令人不愿回忆的悲伤。苏木的姐姐因为生育导致双腿无法行走,落后的医疗条件使她永远无法站起来。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她仍然需要在这个几乎没有家具的破屋子里抚养几个孩子。这个看起来与苏木马虎年龄相仿的姑娘身上充满了现实的沧桑与无奈。

电影中最后一场格斗非常精彩。锐利的黑白影像兼具迷人和恐怖,血污、汗水、隔着铁笼的特写创造了不屈的意志能战胜强大对手的英雄幻觉。观众对时间的感知被刻意操控,先是目不暇接的出击加速了时间,契合着观众对胜利的焦灼期待。但比赛结束后,画面慢下来,时间被拉长,大段无声静默,让人不自觉地对比向腾辉拿了冠军又被取消的场景,涌生出被宿命钳制的无力感。在他们的坚韧劲头中,也能看到现实的多义和广度。

向腾辉也在这片土地上长大,他曾经在市运会的格斗比赛中全力以赴获得冠军,但却因被人陷害而被取消冠军。他打伤了陷害他的教练并因此入狱,他的母亲因无法承受打击而患上精神病。然而,即使如此,老人家嘴上念叨的仍然是那个曾经让她无比骄傲的儿子。

拉康说:“自我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构建的”,自我不过是交往的产物或效应。向腾辉每次面对阻力做出的选择本身,也都在激发社会公平的多义性思考。在向腾辉的一次次妥协和变通中,我们怀疑自己在这个世界中既有的身份。这种委婉的对抗,如同笼中格斗的身体,带着某种自我解放的意念,也对抗着一切可能受人奴役的幻想。

尽管向腾辉表面上看起来已经被现实磨去了理想的光芒,但他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良知。这份良知和对命运的不甘促使他最终下定决心,假戏真做,带领这群孩子闯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

综上所述,《八角笼中》通过王宝强的精彩表演,以简洁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现实题材的复杂性。这部电影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实、人性和舆论媒体的思考,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勇气在残酷现实中的闪光。

#影娱新星引力计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