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振汉两次被认定为精神病的反洋教斗士 [复制链接]

1#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来自清末的印刷制品《谨遵圣谕辟邪全图》。

如其他从中国抢掠或盗取而来的藏品不一样,《谨遵圣谕辟邪全图》当时是作为一件中国人反洋教的证据而被收集寄望英国的。

可能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它当时是证据,如今是文物。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件《谨遵圣谕辟邪全图》的始末。

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伴随着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外国传教士不断进入中国。

不少外国传教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教士,他们在中国依仗特权,横行霸道,如侵占田产,干涉司法,搜集情报,成为罪恶的代表。

这引起了一些士大夫的不满和愤慨,反教会逐渐兴起。

周振汉(一名周汉)就是其中之一。

周振汉,湖南宁乡县人。他年轻时加入湘军,曾给左宗棠、刘锦棠帮办营务,后因军功升任陕甘候补台。

光绪十年(年),周振汉告病假回湘,他看到外国传教士在湖南耀武扬威,一些中国百姓加入天主教,他十分不满。

为了收拾人心,揭露洋教的罪恶,他开始进行反洋教宣传。

光绪十七年(年)春,他利用在宝善堂参与刊布善书的有利条件,刊刻通俗图画《天猪教》(天主教谐音),正式开始了他坚持到死的反洋教斗争。

他先后刊印了《谨遵圣谕辟邪全图》、《鬼教该死》、《灭鬼歌》、《禀天主邪教》等宣传品,将反洋教和爱国反侵略、捍卫儒道结合在一起,影响巨大。

其中仅《鬼教该死》在湖南就印了80万册,不仅在湖南各州县流传,甚至偏远的甘肃、新疆地区都有人传阅,复印,产生了巨大影响。

周振汉选对了方式,用印发宣传画的方式,引起大量百姓支持。

年,“长江教案”爆发,东起上海,西至宜昌,长江沿岸几乎所有的教堂、教会学校都遭到了围攻和焚毁。

列强对华施压,要求惩治中国的反洋教运动及其“凶手”周振汉。

光绪十七年(),美国驻华公使田贝首先开始行动,他联合其他驻华公使警告清朝总理衙门说:

“中国朝廷士大夫阶级中的反洋人和反基督教分子,正在系统地煽动仇恨,这些分子的大本营和中心是湖南,但他的宣传品传播到整个帝国之内。”

德国公使绅珂还亲自拿着收集来的周振汉的反洋教宣传品要挟总理衙门,要求惩处周振汉。

年,在列强和总理衙门的双重压力下,湖广总督张之洞开始处理“周振汉反洋教案”。

张之洞派恽祖翼去长沙提讯周振汉,周振汉早离开长沙回老家宁乡去了。恽祖翼只好将长沙替周振汉刊印书册的刻字店封禁,追缴周振汉各种宣传品的版本。

对于核心人物周振汉的处理,张之洞和恽祖翼着实动了不少脑筋。

因为湖南很多的官员对处理周振汉并不积极,包括张之洞在内。

列强在中国大地上横行无忌,很多中国人都很反感,而洋教的传播又动摇中国儒教两千年来塑造的伦理道德,可以说支持周振汉举动的人很多。

几乎整个湖南士大夫集团都是支持周振汉反洋教的,贸然处置容易激发民怨。

深谙官场法则的张之洞最后想出一个“精神病”的绝妙法子来。

“查周汉并无刊布传播反教揭帖、伪造公文等犯罪情节……平日里反乐衷扶箕,惑于鬼神,言语荒诞,迹类疯狂。近来痰迷更甚,见人动辄谩骂,以致匪徒假托其名,伪造公文,谣言煽惑。请旨革去周汉陕西补用道官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张之洞给周振汉一个“精神病”的鉴定,外加革职处理,总算让总理衙门和列强勉强接受。

“周振汉反洋教案”第一阶段到此结束。

周振汉的反洋教斗争并没有停止,因为中国的民族危机还在恶化之中。

年底,德国侵占胶州湾,周振汉听到消息,又刊印了大量揭贴、歌谣。

年初,在英国的压力下,湖南巡抚陈宝箴将周振汉“拿押究办”,押到长沙。

各方大力支援周振汉,一时舆论四起,陈宝箴疲于应付。

面对审讯,周振汉还将自己反洋教行为与“忠义立国”之类的维护中华的儒家意识形态结合在一起,导致清廷无法从正面对其进行批判,虽恼怒却无法辩驳。

陈宝箴无奈,想将这个包袱甩给总督张之洞,要求将周振汉押往湖北异地审理,张之洞也不傻,坚决不要。

骑虎难下,最后陈宝箴和上次张之洞的处理一样,仍旧给周振汉一个“精神病”的鉴定,说他“疯癫成性,煽惑人心”,处以长期监禁。

周振汉在大牢关了两年后,义和团运动爆发。有官员建议将他释放,但被朝廷拒绝。

周振汉曾在狱中作书云:“余年六十,一生为虾戏达欺,不绝灭外来侵凌,余死不甘心”,表达自己的决心。

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湖南巡抚岑春蓂下令释放周振汉,但他拒不出狱。

年,在狱中重病的周振汉被亲属强行接回家中,不久逝世。

有人说周振汉宣传天主教“挖眼剖心”是恶意中伤,愚昧无知。

有人说周振汉是“长江教案”和后来的义和团运动的“煽动者”。

这样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要只看到造成这些的“果”而忽视了“因”。

周振汉案发后,他印制的很多宣传品,包括刻板都被追缴销毁,保存下来的并不多。

但一些传教士为了对华施压,他们收集了一些印刷品作为证据寄回了国内,反而保存一些较为精美的印刷品。

朱墨套印的《谨遵圣谕辟邪全图》就这样躺在遥远的大英博物馆中。

以上插图都来自大英博物馆馆藏的《谨遵圣谕辟邪全图》原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