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性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法国艺术家戈蒂耶(JulieGautie)曾有过一个壮举,她在不佩戴任何呼吸设备的情况下,潜入到世界上最深的泳池中。她在水中起舞,先是伸展、旋转、下沉,然后又上升、伸展、旋转,如此反复近6分钟,只是为大家展示一位女性的痛苦与力量,美丽与释然。
女性的一生,生老病死,有过春风得意的高光时刻,也经历过艰难孤苦的低潮期,承受痛苦的时间又何止那短短的6分钟。除了与家人生离死别,事业与学业受到打击这样的共同苦难之外,还有三种痛,是女性最为之不能承受的。
来自社会的排斥
虽然现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超过男性,但是在社会上,找工作,甚至导师在挑选更高学历学生的时候,都会倾向于选择男性。他们的理由是:男性更聪明、男性更愿意吃苦、男性不会生孩子等等。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智力分数在性别这一因素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女性的智力水平更具有稳定性。当然,男性在极端智力分数的分布人数更多,但是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工作并不需要如此高智商之人。除此之外,女性一旦获得成就,就会伴随“她是靠男人上位”的质疑。
这些社会附加给女人的性别刻板印象会严重打击她们的自信与自尊。女性想要摘除这种印象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极为不公平的。更严重的是,如果女性自己也接受了这种印象,就会带来无尽的痛苦,从丧失自我实现的动力,到最后对生活失去信心,被流言捆绑。
家庭不和谐
婚姻,本是两个人携手建立起的一段稳定、幸福的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破坏和谐的因素就冒出苗头。婆媳不和、丈夫家暴、婚内出轨等等情况都将成为女性的痛苦来源。
更有甚者,他们会将女性情绪宣泄时的过激言论和行为留作证据,女性不仅要承受这种来自丈夫与婆婆的压力,还要陷入“被别人捏住把柄”的恐惧中。
作为承受痛苦的一方,不应该如此软弱。首先,不要模糊个人与家庭的界限,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些合理的宣泄方式,比如运动,它会让你脑内分泌快乐的激素——多巴胺。
其次,改变婚姻是女性必需品的认知。我们在应对压力有两种策略,对于可以控制的事件,我们一般采取问题指向性策略,直接面对它。
显然,大多数的婚姻问题都不是女性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所以要转向另一种策略,改变自己的认知。当你发现这段稳定的人际关系没那么重要时,你的痛苦和焦虑情绪会得到缓和。
与孩子分离
生育过孩子或者了解过相关知识的人,一定都被分娩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震撼过,觉得人生中最痛也不过如此。但是一旦养育过一个孩子,就会更加明白不只是生理意义上的,只要是想到与孩子分离就会感到难过。
心理学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叫做“依恋”(attachment),由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ohnBowlby)提出。依恋一般指孩子与自己的养育者之间建立起的一种很深的情感联结和纽带。
著名的恒河猴“代母实验”向我们揭示,喂养小猴子的“铁丝母亲”不过是满足它的生理需求,而给了小孩子温暖和陪伴的“绒布母亲”才会让他产生依恋。
依恋并不只是孩子单方面的情感与行为,作为另一方,一般是孩子主要养育者的女性,也会产生相应的情感联结。许多女性在做完月子回归工作后,都会产生大量的不良情绪,每每想到与孩子分离就会哭泣,这就是产生了一种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严重者会产生心身失调的症状,表现为莫名的痛苦感,免疫力下降,社会适应不良等情况。
生活中的遗憾尚且如此,还可以弥补和挽救,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永远离开了自己,那作为一位母亲,必定痛苦万分。特别是对于年纪较大的母亲,这是更为毁灭性的打击。本就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创伤,又面临已过自己最佳生育年龄的阶段,这相当于宣布“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力。
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旦建立稳定依恋关系的双方失去平衡,就会降低个体的生存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部分母亲选择自杀的原因之一。
女性,你的美丽与强大,配得上自己全部的爱。
-TheEnd-
作者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ity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