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m.39.net/pf/a_6169146.html“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人生同一个基本事实的两面。”
任何人格的发展都会有不同的方向,有通往积极人生的发展路径,也有通往消极人生的发展路径,即使是消极人格也是如此。
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卑感既可以激励人们自强不息,也可以启动人们的防御心理。如何克服自卑感?以下,Enjoy:
许燕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
来源
人格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生是超越自卑的一生,我们先从阿德勒的故事谈起,看看他是如何走出自卑、追求卓越的。
阿德勒自小疾病缠身,他幼年患脊椎病,造成终身残疾,一生驼背、行动不便,动作笨拙,4岁才学会走路,5岁患肺炎险些丧命,长得又矮又丑。在天性优越的哥哥面前,他常常感到自惭形秽。阿德勒从小就深深体验到了自卑感的折磨,但是,阿德勒并没有被自卑击垮,他选择了自强不息。
他认为:“由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一方面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病,但在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奋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他就是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建立了著名的自卑双路径理论。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童年期都会因生来弱小无力而产生自卑情结,人们总是试图摆脱这种感觉,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进而导致后期的一系列成年行为。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由于对自己某一方面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交织着无力感与无助感的失望心态。
每个人都会体验到自卑感,自卑感会使人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心理上的失衡与不安。失衡与不安的后果,就是促使个体寻求平衡,从而克服自卑感引起的痛苦。
那么,自卑感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选择呢?
01
自卑者面对的第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自卑?
这一问题折射出我们的人生态度。
阿德勒说过一句话:“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能说明一个人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
我们通常认为,自卑是个不好的人格品质。但是,阿德勒把自卑感看作所有人类的正常心态,也是人类奋斗向上永恒的心理原动力。他认为,克服自卑感,是人生的主导动机,也是人类的天性。
如何解读自卑的意义,决定了自卑对你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当你认为自身弱点难以克服,无力超越,你就会沉浸在自卑所带来的痛苦之中;如果你认为你有能力去抵御自卑,就能够主动去寻找超越之路。因此自卑感会对人生产生不同的作用。
所以,自卑不完全是病态的象征,我们不应按照异常的视角去审视它、处理它。而应积极面对自卑,这才是人格力量的体现。
我们用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患有脊髓灰质炎的罗斯福正值中年,面对高烧、疼痛、麻木以及终生残疾的人生前景,他并未将自己就此划入病人之列,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他一直坚持不懈地锻炼,企图恢复行走和站立能力,他在疗养院里笑声震天,他的积极情绪感染了病友。
在康复期间,他大量阅读书籍,其中有不少传记和历史著作,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之后他重返政界,政敌们不断地用他的残疾来攻击他,但是他总能以出色的政绩、卓越的口才与充沛的精力将其变成优势。
首次参加竞选的他就通过发言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要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忍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年以绝对优势击败对手,成为美国总统,并连任四届,在国家发展关键时刻多次扭转危机。
罗斯福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看待自身弱点,是自卑感如何影响你的原因。态度决定一切。
02
自卑者面对的第二个问题
人生之路如何走?
这一问题折射出我们的人生选择。
自卑感产生之后,我们的人生会面临两种选择:是追求成功还是逃避失败。这取决于对自卑感不同发展路径的选择。阿德勒曾说:“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自卑感对人生具有激励作用,也有阻碍作用。正常人一旦体会到自卑感,就会力求补偿自身不足,以重获优越感,以一种建设性的生活方式来达成自我完善。相反,有些人则可能被沉重的自卑感搞得束手无策、心灰意冷,有时甚至万念俱灰,把生活弄得一团糟,导致出现神经症。
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就会作为一种阻碍因素而不是激励因素对我们人生发挥作用了。这种被自卑束缚的人,会对自己的缺陷过分敏感,害怕别人轻视自己,因而在言行上表现出反向行为,争强斗胜,恃强凌弱,并且运用一些自我保护的策略,例如托词、攻击行为、回避问题,等等,来获取虚假的自尊。
所以,一个逃避失败的人,反而会陷在失败的泥潭中无法自拔,无法做到人生的翻转。
那么,自卑者如何能够做到翻转人生呢?
03
自卑者面对的第三个问题
克服自卑感的方法是什么?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追求优越感就是对自卑感的补偿。为了克服自卑,一个人会通过“追求卓越”来实现人生完美的发展目标。所谓追求优越就是力求成为强者、获得个人完美的过程。
人格的发展就是通过追求卓越的过程得以体现的。心理补偿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自卑感。所谓心理补偿就是通过个体的努力奋斗,提升短板,以发展某方面的成就来弥补自身的某一缺陷,如成语所形容的,“勤能补拙、扬长避短”。
我们都知道古代希腊雄辩家德摩斯梯尼的故事,他原先患有口吃,经过数年苦练后竟成为著名演说家,这就是心理补偿的效应。当我们发现自身缺陷不可挽救时,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自身的某一优势来补偿劣势,用长板补偿短板也是一种心理补偿。比如,尼采身体羸弱,但是,他运用自己头脑的优势弥补了自己身体的缺陷,写下了不朽的哲学著作。
虽然追求卓越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自卑感,但是,也要防止出现过度的心理补偿,过度补偿是对自卑感进行补偿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位个子矮小的男人可能会因为自卑而过分追求权力,甚至攻击他人,以此证明自己的强大。过度补偿者虽可争到表面上的人格尊严,但内心仍难心安理得,这样并不能消除自卑感,而只是更加压抑自卑。
一味要高人一等,以胜过别人为人生乐趣,待人倨傲,时常以贬抑他人来抬高自己,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这也是一种病态表现。过度补偿会消耗你的身心能量,让你的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征战之中,让你最终成为心灵的失败者。
作为人格主宰者,我们具有人生发展的选择权,准确地选择优势发展路线,寻求积极的路径,以克服自卑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人生的翻转。
记住这句话:你的人格你做主。
关于作者:许燕,中国心理学界享有盛誉的著名心理学家,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任会长,中国Z好的心理学院系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师大心理学院院长。
本文整理自《成为更好的自己》,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