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真实案例14岁初三学生,男,初二暑假开始玩游戏,每日玩4个小时以上,开学后每个周末在家都玩,10月份对家人说头疼、头昏不能上学,家人接回家看病,回家后天天玩游戏,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每日玩游戏时间达6小时以上,不按时吃饭,家人劝阻不听,家人把网线断掉后其烦躁,摔东西,翻箱倒柜找被家人放起来的电脑,骂父母,后对父母说不再去上学,要当游戏主播。02真实案例24岁男性,高中时开始接触游戏,勉强参加高考,成绩不理想。高中毕业后在家玩游戏,每天连续上网5、6个小时,生活懒散,不愿上学和工作,家人劝阻,就对家人发脾气,骂人,曾先后5次住院戒网瘾,出院后最长半年未玩游戏,间断出去工作,有时情绪不稳,发脾气,砸东西。以上案例的主人公均被诊断为“游戏成瘾”(GamingDisorder),游戏成瘾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年正式列为精神科的一种疾病,并在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专门为“游戏成瘾(ICD编码为6C71)”设立条目,并明确“游戏成瘾”的核心特征:1.对游戏行为的控制受到损害;2.将玩游戏置于其他活动之上,使玩游戏优先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3.尽管已发生负性后果,仍继续玩游戏;4.这种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损害。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通常持续至少12个月的时间,如果满足所有的诊断核心特征并且症状严重时时程可能更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更加说明了此项举措的重要性,该报告表明:截至年12月,中国游戏成瘾人群已达27.5%,其中,青少年为网瘾的重灾人群,比例高达30.5%,也就是约三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网瘾少年”。此项报告和“游戏成瘾”诊断的问世引起了公众激烈的讨论,在网络时代,人人自危,而爱玩游戏并不代表着成瘾,二者不是一回事。“对于普通游戏爱好者来说,是他们控制着游戏,而对于游戏成瘾者来说,他们是被游戏控制了。”什么是“成瘾”?成瘾指个体强烈地或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滥用某种药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尽管知道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从而产生对躯体、心理健康和社会安宁的不良影响。包括物质成瘾(如酒精、尼古丁、可卡因以及阿片类物质等)和非物质成瘾(如游戏成瘾、购物成瘾等)游戏成瘾的危害1.对身体的危害沉溺于游戏会导致个体的新陈代谢、生物节律、饮食习惯都遭受破坏,进而容易导致体质下降,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并且这些影响对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尤为严重。2.对心理的危害长时间沉溺于游戏会导致个体对亲友冷淡,对周围日常事物失去兴趣,甚至家庭关系紧张等后果。同时,过度沉溺于游戏提供的虚拟角色往往容易导致迷失自我,导致对现实中的自我缺少正确的认识,进而诱发多种心理问题。3.影响学业和工作成绩长时间地玩游戏必然挤占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时间,使人们对学习和工作兴趣下降,进而影响学习和工作成绩。沉迷游戏也是造成学生成绩下滑、辍学、肄业和无法按时毕业的主要原因。4.诱发青少年犯罪很多网络游戏都需要大量的金钱付出。如果在正常渠道无法满足青少年对游戏的金钱付出时,就可能诱发他们采取非法的手段获取玩游戏需要的费用。治疗1.心理治疗:其中认知行为治疗(CBT)是最常用的心理疗法,包括:辨识由于不恰当网络应用所带来的成瘾症状;自我控制游戏应用时间;与父母、同伴分享成功的经验;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瘾行为并进行克制;其他问题,如学会制订学业计划,去参加能抑制网络滥用的活动等。多个研究证明认知行为疗法在游戏成瘾干预中能有效改善成瘾症状,缩短上网时间,降低网络渴求等。2.药物治疗:目前对于游戏成瘾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干预。作者简介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