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抑郁的康复旅途中,患者往往对治疗抱有急切的期望:
他们以为,服用抗抑郁药物,就像治愈感冒一样,几日便可痊愈;
他们认为,经过心理咨询,只需掌握咨询师分享的几个技巧,实践一番就能立即恢复;
他们期待,阅读几本书籍,搜寻网络上的一些指导,便能迅速摆脱病痛的纠缠;
........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乐观的预期逐渐消散,他们开始产生怀疑,甚至悲观地认为抑郁症和焦虑症是不治之症。
真相是,这些策略并非无效,咨询师的专业也无可挑剔,药物治疗亦非徒劳,问题出在了患者的过度期望上。
01、期待很美,但期待有毒
在美国历史上,记载着一位名叫斯托克代尔的海军上将,他在敌方囚禁中度过了漫长的8年时光。有一段时间,一位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您的同伴中,哪些人最先离世?”斯托克代尔沉思后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是那些过分乐观的人。”
记者感到不解,斯托克代尔解释说,那些人总是抱着希望,相信每个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或复活节他们会被释放回家。然而,当这些期望的节日一再过去,而他们依然被关押时,这些人就会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随着连续的失望和艰苦的生存条件,他们逐渐失去了生的希望,最终走向生命的终结。
这种现象,有人称之为“斯托克代尔悖论”,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永远不要对某些事情抱有过高的期望,因为一旦预期与现实不符,带来的失望也会成倍增长。
02、著名心理学博士走出神经症的过程
森田正马,一位在强迫症和焦虑症领域内众所周知的人物,自幼展现出了神经质的倾向。在他所著的《我具有神经性脆弱素质》一书中,森田透露自己12岁时仍然受到夜尿症的困扰,而到了16岁则常受头痛和心动过速的折磨,总是觉得疲惫并且对自己的健康过分担忧,这些都是“神经衰弱”的典型表现。童年时代,为了不让夜尿症弄湿床铺,他总是在草席上入眠。当别人故意询问为何要铺草席时,他会生气地回答:“夜里才不会尿床!”
大学时期,森田经历了一次误解。由于父母忙于农活而忘记给他寄生活费,他误以为被父母抛弃了。出于愤怒,森田放弃了自己的治疗,甚至扬言要让父母后悔。他不再服药,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出乎意料的是,不仅他的成绩没有下滑,反而有所上升,连带他的身心症状也几乎消失不见。这段经历对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精神病学专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讽刺:当我们强烈渴望某事的发生,却往往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但当我们停止强求,顺其自然时,惊喜往往会不请自来。这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就是生活的玄妙之处,不经意间,我们有时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刻找到我们一直寻求的东西。
03、如何应对失望甚至绝望呢?
弗洛伊德的理论指出,人们经常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但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去期望,不就不会产生失望吗?
这是因为当我们对某件事持有强烈的期望时,我们可能会变得极度依赖于这个期望的实现。然而,外部事件并不总是符合我们的愿望。当我们的期望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又不被满足时,这种失衡可能导致心理上的分裂。这种分裂机制是一种快速的心理反应,当我们感到伴侣让我们失望或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时,它帮助我们迅速摆脱由此产生的焦虑和痛苦。简而言之,分裂是我们在面对期望落空时的一种防御性逃脱。
当森田正马博士停止期盼痊愈,他发现自己对于症状的担忧亦随之减少,意外地发现症状竟有所缓解。
在面临事情未能按照我们的愿望发展时,应该如何应对呢?
第一步是检视自己的期望是否现实合理。举例来说,神经症患者的病症通常是经过长时间累积形成的,因此,康复也不可能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有一句格言提到:“既然我们不能控制宏观环境,不如专注于调适自身的身心状态。”
我们可以掌握的是放弃对结果的固执追求,全心投入于过程,致力于做好眼前的每件小事。
努力去耕耘,而对于结果则随遇而安。
只有当你将期望降至最低,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才会成为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END-
#春日解忧杂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