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强迫症失控的大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什么因起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211/5920693.html


  年,心理学家DanielM.Wegner做了一个简单却令人震惊的实验。


  心理学家把志愿者分为三个组,然后给他们播放关于白熊的影片,影片长约50分钟,看完影片后,心理学家分别对3组志愿者说:


  -“你们要记得那头白熊哦”


  -“你们可能会喜欢上那头白熊”


  -“你们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


  一年之后,哪组志愿者对心理学家说的话最有印象呢?结果竟然是被告知“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的一组。


  由此可见,你本想忘记某事,却向大脑发出了“记住它”的命令——抑制思考反而激活了思考。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白熊试验”,它告诉我们,对于事情,你越想忘记,反而“记得”越清楚。


  对于这点,强迫症患者是深有体会的。


  对于千变万化的症状,我们越害怕,越逃避,越告诉自己“不要想,不要想”,但是越告诉自己“不要想”反而想的越厉害,想的越痛苦。


  1、强迫症的痛苦


  强迫症(obsessive-
  患者深知这些观念、行为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如同“白熊实验”),因而焦虑和痛苦。


  通俗易懂地来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三者的关系和进展,做了简单的示意图:


  简而言之,强迫行为是为缓解强迫观念、强迫冲动带来的痛苦而不得不为的行为习惯!


  2、强迫症的原因


  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近年来统计数据提示强迫症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多与遗传因素、个性特征,以及不了事件带来的精神因素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


  1、遗传因素


  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普通人群。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2、性格特征


  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3、精神因素


  据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3、强迫症的表现


  正常人有时候也会在想:门到底锁上没?水龙头有没有关上?


  这不是强迫症!


  要判断一个人是强迫症,根据《精神病学》的标准,得需要时间和4点特征。


  1、时间


  必须在连续两周中的大多数日子里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或两者并存。这些症状引起痛苦或妨碍活动。


  2、4个特征


  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


  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


  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该是令人不愉快的(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这种意义上不愉快的);


  想法、冲动、行为必须是令人不快一再出现。


  4、如何摆脱这种痛苦


  或许你还不知道,强迫症不是完美主义的产物,也不是普遍认为的洁癖、挑剔,而是一种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


  约75%的强迫症患者还有焦虑障碍,50%-60%有重度焦虑障碍;15%-20%的强迫症患者还患有重度抑郁障碍,约一半以上的强迫症患者有时会出现自杀想法,多达1/4的强迫症患者企图自杀。


  一旦确诊为强迫症,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病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失衡有关,主要表现为5-羟色胺系统功能的紊乱。目前使用的抗强迫药物都是抗抑郁药,其特点就在于能够调节脑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强迫症状的作用。


  心理治疗


  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例如,暴露治疗)和森田疗法等。


  1、暴露治疗:指让患者逐渐地和反复地暴露于引发强迫观念、行为的事物面前,同时禁止患者采取强迫行为。通过反复的暴露治疗,患者的不适或焦虑情绪将逐渐消失,让他们明白强迫行为并不是减轻焦虑、恐惧的唯一途径。


  2、森田疗法:强调患者对症状“接纳客观、为所当为”,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面对现实,不强求改变。学会接受症状,不予抵抗的同时,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