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精神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平桥有一种抗疫叫全家总动员信阳网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www.yushiels.com/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防线。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许许多多同心抗疫的一家人,身处不同地方、不同岗位,却都尽己所能、发挥所长,以“小家”之力,汇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坚力量。

非常时期的特殊“家规”

3月10日早上7点半,58岁的李德成早早来到工作的药店,在中药柜前整理药品。不一会儿,手机提示音准时响起。

同事打趣儿道:“李叔,是孩子们又在向您报到了吧?”李德成笑着答应:“准没错,我得给孩子们点个赞!老大忙着给村里外出返岗的乡亲想办法,今天到岗比我还早。这会儿,应该是老二、老三也要开始工作了。”

“每天到岗后在家庭群里报到,结束工作后报个平安。”这是农历大年初一李德成给孩子们定下的新“家规”,也是一个平凡又特别的家庭战“疫”故事的开始。

“上岗报到,就是提示已经是工作时段了,没有紧急事情就别打扰了,同时也互相打个气、加个油。报平安,是想着让家人都放心,毕竟都在坚持工作。”李德成还有半句话没说出来,那就是“都有空了,就在视频里见见面”。但他知道,眼下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孩子们忙起工作个个都是“拼命三郎”,有的倒夜班,有的连轴转,所以还是“报个平安”就好。

就这样,一家三个医务工作者、一个乡镇公务员,一个60后,两个80后,一个90后,非常时期各自坚守岗位,既是相亲相爱的家人,又是并肩抗疫的战友。

父亲:抗击疫情我在岗

李德成是美锐大药房甘岸分店的中药营业员,多年来致力于服务老年慢性病人,辨证施治,对症调理患者的精气神。

考虑到老年慢性病人的身体抵抗力较差,既要承受慢性病的考验,又要防止新冠肺炎的侵袭,身心压力难免加大,热心肠的李德成主动拨通了附近老年朋友们的电话。

“老哥哥,这阵子血压咋样,头晕好些了吗?”李德成关切地询问他们身体状况和常用药物的存量,还当起义务宣传员,叮嘱他们“不串门、不聚集、莫惊慌”,有条件的话,就在家做做养生操。一通通电话,让老年慢性病人感受到了关心,增强了信心。电话那头的感谢,常常让李德成不好意思,他笑呵呵地说:“那我就放心啦!”

儿女:“疫”线传承“硬核”家风

“想去深圳务工是吧?我登记一下姓名、电话,您还得先办好这些证明……”“好的,急需一袋大米,红色代购志愿者稍后会送到您家门口。”大女儿李淑霞是平桥区肖店乡妇联副主席、宗教助理员、扶贫办工作人员。从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到为外出返岗人员办理出行证明,建立实名制台账……这段时间以来,她既当政策“宣传员”,又是证明“办理员”、信息“报送员”。

“把手头每一项工作做好,就是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这个当大姐的,也想带个好头。”接到返岗迎战的号召后,李淑霞来不及多想,把5岁半的儿子交给婆婆就毅然回到乡里。这个只存在于手机里的“远程妈妈”在心里默默的说,“等疫情过去,再好好补偿孩子吧”。

这段时间,最让李淑霞担心的,是肖店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93户困难群众。他们身体如何?缺什么日用品?能如期脱贫吗?带着这些关切,她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社区卡点。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二女儿李凤霞和儿子李居琰也都穿上了“白大褂”,一个是医院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妇产科医生,医院医院住院医师的住院医师。

8小时以内,李凤霞的阵地在产科门诊,做产前检查,宣教防控知识。8小时以外,她的战场转移到网络,在孕产群里答疑解惑。扎实的专业知识、温和的话语,像暖暖的春风化解着她们的担忧,而她自己8个月大的宝宝,却常常无暇照看。

受疫情影响,医院取消了患者集体互动,亲友无法前来探视,加上活动空间大为缩小,患者们容易感到焦虑和恐慌,这很不利于康复治疗。李居琰时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